己的愣头青,他更不介意用自己生来的优势笼络人心。
“况且本官是永乐三年的状元,如今年不过十八,已然列于正四品少詹事,内阁首席华盖殿大学士。
俗话说,宁欺白头翁,莫欺少年穷。
诸位既然坐在这里,想必便知道这个道理,也都知道我话中的意思。”
众人当然明白。
这些人前来投效,不仅是看中他的前景,亦是看中他强大的背景。
朝中有人好做官。
李显穆这等直达天听的背景,本就立于不败之地,他还颇有能力,和他作对,简直找死。
随着李显穆这两番话,厅中凝重的氛围都轻松了些许,之前一想到要反刃向曾经的同僚,实在是颇有几分畏惧。
“今日先将诸位召集过来,乃是有一件关乎国朝的大事,需要诸位鼎力相助。”众人闻言不由向前倾了下身子,心中已然有了些猜想,“不瞒诸位,英国公已然被陛下任命为南征安南总兵官,不日将海陆两路并进,平定安南!”
一言而落,顿时在屋中激起千层浪!
“朝廷竟又要对安南用兵?”
“永乐七年的财政会议,陛下不是说三年之内不动刀兵吗?”
“这等大事,先前竟没有丝毫消息流出,竟未经过朝廷廷议吗?”
一个个疑问从厅中众人口中道出。
“三年不动刀兵,说的是不主动出击蒙古等国,如今安南异动,若朝廷不动刀兵,那方才平定不久的安南便要重新沦陷异域了,自然不再此范围之内。”
“安南之事,陛下与英国公、淇国公等宿将以及兵部尚书商议后便已然定下。”
李显穆为众人解惑,敏锐的人已然察觉到了其中关键之处,陛下只和兵部尚书商议,却没有和户部尚书商议。
那大军南征的粮草从哪里来?
一股不妙的感觉充斥众人心头。
下一瞬。
“南征大军所需粮草,需要就近自江南供给,而本官巡抚江南,除了察查妖术之事,军粮之事亦是重中之重,诸位要么出身户部,要么于省府中主管钱粮,正是本官的良佐!”
果不其然,有数人只觉眼前一黑,还不等反应,就听到李显穆又坚决道:“诸位想必都知晓,于公、于私,本官都不会让南征大军的粮草出现任何问题。”
当然如此!
于公,这是皇帝亲自交给李显穆的差使,巡抚江南三省,位高权重,这是何等的寄予厚望,若是真能顺利做成,又是一笔政绩,至少缩短三年升迁的功夫!
于私,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