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鹿鸣小说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三十六章 涡水横过太康惧

第三十六章 涡水横过太康惧(1 / 5)

高延霸所问两人,一个年约五旬,一个二十多岁。

五旬此人,面容清癯,几缕花白长须被寒风吹拂,身上一件青布棉袍,外罩挡雪的蓑衣,虽处风雪行军之中,依旧脊背挺直,神色刚毅冷峻。正是行军长史杨善会。

二十多岁此人,面皮白净,未有蓄须,裹着件崭新的锦袍,头戴厚实的皮弁帽,显得颇为讲究。他骑在马上,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拢在袖中,脸上挂着谦恭的笑意,乃行军司马许敬宗。

却杨善会降李善道后,守黎阳有功,李善道亲自接见了他,以“隋室已倾,群雄互争,荼毒者,百姓也,愿与公共勠力,还百姓太平”之语抚慰。杨广已死,杨善会心灰意冷,又见李善道确行仁政,遂真心归附。此次以其知兵善谋,且与淮阳太守赵佗有旧,特命为高延霸行军长史,佐其用兵。至於许敬宗,曾在淮阳做过书佐,熟悉此地风物,加之文采斐然,办事干练,故被李善道一并拨来,辅佐高延霸。

闻得高延霸询问。

杨善会在马上略一拱手,动作沉稳,带着旧日隋臣的刚正之气,说道:“总管多虑了。赵佗其人,既非谋勇之士,降了李密后,李密虽不计前嫌,仍用他为太守,然擢拔郡中群盗魏六儿为通守,李德谦为都尉,分其郡权,又明为监视。他兵马有限,又遭猜疑,惶惶不可终日,岂敢主动设伏,行此弄险诱敌之计?依仆之见,斥候所探之其龟缩郡治宛丘此报,应是无误。又既然如此,他龟缩宛丘,一兵一卒不敢遣出,涡水对岸自亦就不会有甚他的阻我兵马。”

他的分析条理清晰,语气笃定。

“李密虽不计前嫌”云云,这段故事,高延霸也是早已知晓。便是李密亡命时,易名刘智远,曾藏在淮阳,聚徒教授,也就是当了个教书先生,藏了几个月,他郁郁不得志,作了首五言诗,即有名的《淮阳感怀》,结果被人告发,时为郡守的赵佗令县寺捕之,但又被他逃走了这件事。他一边听杨善会的分析,一边连连点头,对这位深受大王礼遇的故隋老臣颇为信服。

许敬宗见杨善会说完,立刻在马上叉手为礼,姿态恭谨至极,也发表自己的意见,说道:“长史高见,洞若观火。大将军,敬宗昔在淮阳为书佐时,虽赵佗尚未主政,然对其为人亦有所耳闻。此人守成有余,进取不足,更兼如今处境尴尬,外有我王师压境,内有魏、李监视,实乃惊弓之鸟。大将军神威,王师所向披靡,今提劲旅万余至此,赵佗避之唯恐不及,焉敢设谋相诱?敬宗斗胆揣测,其闻大将军兵至,只怕已在宛丘城中惶惧不安,思忖归降之道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