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闹事,朝廷也给不了你这么多。”
一年三十万,三年一百万。
以前自己在金陵的时候,眼睛看到的地方处处是黄金。
原想着其实大周不缺钱,心里的方法很多。
可到了京城后,突然间发现,从别人的口袋里掏钱变得如此艰难,一个个要拼命,变得完全不可理喻,张吉甫感触颇大。
在金陵的时候。
自己不开口,很多人主动给,甚至抢着给。
到了京城。
自己帮朝廷要,很多人不顾旧情,恨不得把自己当仇人。
如果朝廷每年能给三十万两军饷,那么自己就不需要为钱财而操心,专心练好军队就可以,也不需要支持汤平等人去与地方大户结合,获得地方大户的支持,从而留下长久的隐患。
只不过张吉甫所言非虚,他的确不可能给自己这么多钱。
王信想了想,主动让步,“二十万两。”
自己在大同模式的现状,一年十万两的分润,刚好补足缺口。
张吉甫摇了摇头,给出了自己能给的数字,“十五万两。”
一年十五万两,三年四十五万两。
四十五万两银子,解决掉大同河套地区的胡人威胁,对张吉甫是一笔很合算的买卖,也是他付得起的代价。
这是欺负人啊。
王信无语。
“阁老,不给足钱银,下面的士兵不会有士气的。”
几百人的时候,能轻易做到精诚所至。
上千人的规模,也能做到团结一心。
而人一上万。
许多东西就变了。
哪怕是现在的雁门关,士气的忠心度已很久没有达到过忠心耿耿。
所以到了一万人之上的规模,整体的军心士气绝无可能再达到忠心耿耿的地步,只有个人和少数小规模的部队才有可能。
“十五万两银子是能拿得出的。”张吉甫不松口。
王信见状犹豫了起来。
如果拿下整个河套地区,垄断河套地区的茶马牛羊贸易,利益丰厚,军队每年分个十五万两银子,甚至更多也问题不大。
但是自己辛苦了一场,等于和朝廷五五开。
自己亏太多了。
其实朝廷很有钱。
大清为什么有钱?
不光是商税。
大明官员要升官需要花钱孝敬,孝敬太监和上官,还有每年的输送孝敬银。
大清皇帝看不过去啊。
都是朕的钱。
所以大清是第一个把卖官制度化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