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把六家技校的试制件送到之后,就开车回修理厂了。
马进和郭安礼将工人师傅们的意见记录下来,完善工艺卡的数据之后,也回学校去写报告了。
最后,只剩下张楠一个人留在工厂,跟着师傅修改图纸。
对于张楠的到来,宋主任并不是很高兴。
年底本来就忙,
别人送来的打造任务都是成型的,他们接了就放开膀子生产就行。
结果这倒好……
不仅要接这个零碎活,还要跟着个学生改图纸。
这也就是何大华打过招呼,要不然换别人,早就被宋主任撵出去了。
虽然对陈露阳,宋主任不好太发作。
但是对于张楠可就没啥好态度了。
老魏、老方两个老师傅的火炮脾气,平时连宋主任都骂。
这次一边干活,害得一边配合个小青年弄图纸。
别管你是北大还是厦大的,
在他们眼里都是小比崽子。
说话的语气和态度那就更不用提了。
对于这些,张楠全都一声不吭的忍下来了。
不仅忍下来了,而且在最后一批组装件完成,新图纸修改完毕之后。
张楠还自己掏钱,买了几包大前门。
给宋主任、老魏、老方和厂里的每个老师傅都送了几根,然后才一脸感谢的背着书包拿着图纸离开。
这一次,他听取了陈露阳的意见。
不仅保留了师傅们的意见,同时在图纸中坚持了自己的看法。
经过几天的不断修正优化,张楠参考了第一批装配中的典型故障,进行了“关键参数双稿调整”最终完成了图纸的修改定稿。
与此同时,马进和郭安礼也没闲着。
两人梳理了第一轮试制过程中技校提交的全部工艺卡片,将其中成功率高、操作规范、误差最小的工艺做法筛选提炼,整理出一份《标准操作指导手册》。
有了精修后的图纸和工艺卡作为双重支撑,六家技校第二批试制件的成功率明显提升。
再次装配送到宋主任那边验证时,也顺利通过了基本测试,
虽然还没完成“满批量装配”,还没有实车实装,各批件一致性未验证,还不能直接称为“完全成功”。
但从现阶段取得的工艺数据、图纸版本和装配验证成果来看,完全足够申报第一阶段项目成果了。
“这一个月过的真快啊!”
深夜
陈露阳坐在走廊里,看着稿纸上写完的最后一笔材料,下意识的揉了揉酸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