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第一批正规舰队航空母舰的母型,英国皇家海军现役的舰队航母首先是以在北大西洋作战为前提而设计的。为抵御北大西洋尤其是北海的恶劣海况,采用了封闭式机库与较低的干舷,而后者又限制了机库的高度,以至不得不因此而取消了存放备用飞机拆解部件的备用机仓库。
即便如此,凭借双层机库的设计,标准排水量两万吨的光辉级航空母舰仍可搭载72架舰载机,其中包括36架双座鱼雷攻击机――几个月来。第51特混舰队中一直起着支柱作用的荣耀号正属于此级。
里夫斯知道,要让缺乏经验的美国工程师,短时间内从头设计一级更适合太平洋作战的航母,绝非易事。
他想要突破的,乃是英国航母的标准作业流程。
通常情况下,英军航母的大部分舰载机,都被视若珍宝地储放在飞行甲板下方的两层机库中,只在飞行甲板上系留少数几架值班战斗机或侦察巡逻机。
空出来的大部分飞行甲板,被用来确保在空中执行任务的舰载机在返回航母时能够“以最大的安全冗余”降落,而着降成功的舰载机也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穿透飞行甲板与下方两层机库甲板的飞机升降机,被送回指定的机库。
当指挥官下令出动攻击波次的时候,飞机升降机才会从机库中一架架地提升出攻击所需的全部飞机,由地勤人员在飞行甲板上按战斗机在前、鱼雷机在后的次序排列完毕。
由于所有舰载机在进入战场后,都会根据可能执行的任务在机库中加满燃油并挂装好鱼雷和炸弹,因此排列完毕的机群通常无须在甲板上进行整备,便可根据相应的信号指示依次起飞。
以起飞一个由12架战斗机与18架鱼雷机组成的攻击波次为例,从提升第一架飞机到最后一架飞机离开飞行甲板,随着海况、天候、飞机保养程度、人员训练水平的各不相同,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半小时不等。
里夫斯能够理解英国人的做法:在北大西洋犹如家常便饭的狂风巨浪中,暴露在飞行甲板上的木质结构飞机很容易受损,甚至有可能被直接掀入海中,在这种情况下,留在飞行甲板上的飞机当然是越少越好。
然而,在南太平洋的大部分海域。虽然威力巨大的台风在特定季节时有出现,但更多时间里,海面风平浪静、cháo湿闷热,即使下起暴雨,随之而来的风浪也远不能与北大西洋相提并论。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平时就把大部分飞机摆在飞行甲板上呢?
正当里夫斯苦于无暇尝试的时候,机会很快就来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