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帐子听着书生说诗与酒。接着,书生出去了,到了秦风楼的后院内,她就跟着跑了过去,躲在书后偷偷的看着他。书生坐在后院的石凳上,笑着问道:“姑娘总是跟着在下做什么?”
把她吓的一屁股坐在地上,她还抱着琵琶,样子有些滑稽,但这个抱着琵琶的姑娘容貌太过惊艳,一下就入了书生的心,他看着姑娘朱唇轻启,声音好似泠泠的流水,她说:“我只是想为公子弹奏一曲。”
说完,姑娘便坐在雪地上,嘈嘈切切的弹着曲子,诉说着自己的情意。这人这曲好似天上之人,还没怎么着就惑了书生的心。
书生不在写他的诗词了,心中都是那个抱着琵琶的姑娘,他天天来秦风楼寻她,也不多说什么,就听她弹着琵琶,这一个人就好似他曾经心怀的天下。
日子不知怎么就到了四月,离花魁大典只有不到一月的时间了。那时的桃花开的正艳,姑娘穿了一身比桃花还艳的红衣裳,坐在桃花树下,对着书生弹琵琶。那红衣裳不知怎么就让书生产生了一生一世的冲动,他说:“我们成亲吧。”
姑娘铮的一声弹断了弦,眼泪落的比话语还快,她哑着嗓子道:“好。”
那时秦风楼的妈妈依旧是个心善的人,她听说此事后重重的叹了口气,说姑娘六岁到秦风楼,秦风楼养了她十年,这么走太可惜,挑个日子为秦风楼弹曲琵琶吧。
姑娘把时间挑在了花魁大典的前一天,那日的南街夜晚如往常一样热闹,为了花魁大典搭的台子上突然出现了一个红衣裳,蒙着面纱的姑娘,她抱着琵琶轻轻的唱着秦风楼内的小曲,唱了一首又一首,路上的人渐渐的都围了过来,随着姑娘的曲子一起哭一起笑,姑娘唱了一夜,人们就听了一夜。天刚破晓,姑娘停了声音,忽然就摔了琵琶,转身离去,众人皆跟着她一起走,跟着她进了秦风楼,只是姑娘进了房后就再也没出来。多少人到秦风楼日日夜夜的盼,却再为等到姑娘,再后来,人们逐渐忘记了这个事情,秦风楼也成了南街最大的青楼。
姑娘跟着书生走了,他们并没有留在京城,而是四处游历,日子过的有些清苦,但每每看到书生,姑娘的心里却比吃了糖还甜,两人并没有拜堂成亲,但姑娘觉得这就是自己此生的夫郎。他们一路走走停停,过了四年,不知怎么又转回了京城。二人去了赵记茶楼,那个让他们难忘的地方,令人没想到的是,书生的诗还在诗墙上。原来是有人觉得书生的诗太好,舍不得换掉,便出了银子让诗一直留着,就这样留了四年。那诗中有着书生的一腔热血,看完后书生的眼中燃起了别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