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顺延往上。护国寺是东岳名寺,皇帝也曾前来上过香,故而上山的路修的十分宽敞,沿路也能看见徒步上山进香的百姓。
两个时辰后,马车停在护国寺外,因着昨夜的大雪,今日上山进香的百姓很少。
山上比山下还要冷,沈若华替杨氏裹紧了斗篷,又吩咐陈嬷嬷换了个手炉来。
等众人都走下了马车,站在寺外等候的僧人三两步走了上来,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施主们想必就是明日参加法会的香客,住持已经替诸位备好了厢房,请诸位随我往这边来。”
老夫人点了点头,领着女眷去了西边的厢房,沈正元两兄弟则随着另一个僧人去了另一边。
寺内供给香客的厢房分为几个院落,大多是供给前来小住或是参加法会的高门子弟。
女眷住的厢房分为东西两个院子,老夫人和杨氏她们分住东边,沈若华姊妹住另一边。
僧人分完院子,就告辞离开,沈若华等人分散去了各自的厢房。
蒹葭上前替沈若华推开房门,第一件事便去把炭炉点上。
厢房并不是很大,内堂和内室用佛字布帘隔开,再边上是一间二房,供给随行的丫鬟住。
习嬷嬷转身将房门合上,哈了一口白气,“这山上真冷啊,小姐先别脱斗篷了,免得着了凉。”
蒹葭点完炉子走了过来,“小姐,奴婢已经把炭炉点上了,一会儿就能暖和了。”
沈若华带的东西不多,就几件厚些的衣裳,旁的什么也没带,蒹葭和习嬷嬷收拾了一炷香就收拾完了。
屋内渐渐有了热乎气,沈若华褪下斗篷,走到内堂的佛桌前点了三炷香插进香炉。
淡淡的檀香充斥了整个厢房,让人有些昏昏欲睡。
休息了半晌,房门被轻轻叩响,一个小僧捧着斋饭搁在内堂的桌上:“阿弥陀佛,施主,斋饭已经送到,小僧先告辞了。”
“师父稍等。”
沈若华收起手里看了一半的经书,起身行了个礼,“下午我们打算在寺内求一对平安符,师父可否指点?”
“阿弥陀佛,施主,寺内的平安符多样。所求得到的平安囊中放的是住持手抄的各类佛咒,保身子平安的有,保仕途通畅的有,保家宅安宁、子嗣平安的也有,但看施主求什么。”
沈若华安然一笑,“多谢师父指点迷津。”
“施主客气。”僧人躬身作辑,转身离开。
……
用完午膳后,众人齐聚在杨氏的院落。
老夫人换了一身衣裳,打扮的精神抖擞,杨氏站在她身侧,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