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基建署李州桥带着一大帮擅长基建的京师大学堂学子们,也是赶到了工业之城的广场。
李州桥带着京师大学堂的学子们上前行礼,恭恭敬敬说道:“学生,见过山长。”
……
工业署,经济署,宣传署等等工业派六署,全部都到齐了,也是第一次把人聚集的这么齐。
水泥广场上。
朱舜和战略处的几名大才站在高台上,面前是一片片的人群,这里有工业派的精英工人们,也有京师大学堂的学子们。
不管是谁,年纪都十分年轻,透露着一种朝气蓬勃。
朱舜突然想了崇祯二年,想起自己当初为了一台珍妮纺纱机,为难的四处借钱。
老爹不仅掏空了给他娶亲的家底,二叔卖了跟着自己一辈子的腰刀,三叔更是因为这件事失去了养活一家老小的伢人。
为了一台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纺纱机,当初都难的没有办法,身边更没有一名志同道合的毛概思想同志。
现在,朱舜再看看眼前的广场,心里不由得出现了一抹子豪情万丈。
这可都是自己多年来的心血成果。
从当初的自己孤家寡人一个,到现在成立了工业派,培养了这么一大批的忠实拥护工业革命,并且成为毛概思想狂信徒的同志们。
从因为一台珍妮纺纱机的银子都差点借不出来,到现在别说珍妮纺纱机了,珍妮纺纱机目前不知道有几千上万台。
还有着大批的工厂,研究出了硫酸正式开启了三酸两碱的化工体系,甚至完成了一次土改。
这其中的变化,让朱舜内心深处真是感慨万千。
要是换作在崇祯二年,朱舜怎么也不敢想象能够在今天拥有这一切,能够走到这一步。
毕竟这一步步走来,每一步都十分的艰难,走错任何一步都会遭到东林党的覆灭。
好在是已经走出来了,走到了这一步,东林党想要彻底消灭工业派已经是希望渺茫了。
朱舜突然站了起来,从高台中间一直走到了边缘,看着这些欣欣向荣的同志们,看着大明的蒸蒸日上。
朱舜强行忍住心里的万丈豪情,忍住想要放声大喊的激荡情绪,开始下达了统筹作战的命令:“责令,宋士慧带领农业京师大学堂学子协调朱玉治理旱情。”
“责令,工业署张焘在天津港建立水泥厂,为旱情的治理提供水泥。”
“责令,经济署黄宗羲给旱情提供银子。”
“责令,基建署李州桥率领工人们,协助朱玉治理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