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只能晚上出击,双方之间互有胜负,常常有袭击的清兵被明军杀个干净,也有清兵冲入壕沟,把挖壕的民夫杀绝。
五忠军之中,除了顺军系与关宁军有着仇怨之外,其他人,包括王彦对于关宁的情感比较复杂,虽然恼怒其认贼作父的行为,但也并没有到仇恨的地步,厮杀只是战场上的各为其主。
可随着厮杀越发激烈,双方同袍越死越多,一来二往之下,双方都已经杀红了眼,战场上逐渐出现虐杀、仇杀之态。
这事从李国英在一次突袭下生擒了几名挖壕的明军和民夫开始。李国英恐惧明军挖壕的进度,因而在第二天,在山寨前当着明军的面,虐杀了几人,挖眼、剁手无所不用,希望能吓住明军,减缓挖壕的速度。
当晚明军设下埋伏,生擒了数十名清兵,忠贞扬彦昌,没有禀报王彦,便直接下令在山脚给烹了。
这样一来,双方逐渐结下了切齿的丑恨,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而随着壕沟推进,也终于挖到了山塞之下,了解恩怨的时刻也就到来。
在孙可望出走之后,王彦对于知情不报的李定国、刘文秀进行了责罚,各打二十军棍,但却也立刻将西军残部,以及张、黄两部人马进行整编,纳入五忠军的序列,以安定人心。
刘文秀编入督标,李定国则纳入忠义,总之将原来的结构打乱。
此时山脚下,旌旗招展,近十万明军扎稳了阵脚,弓兵、火铳兵、枪兵、刀盾,以及骑兵依次排列。
当然攻一个山头,用不了这么多兵马,大多数方阵都是来壮壮阵势,为攻山部队打气。
这时中军之中,战鼓擂起,伴随着动人心魄的鼓声,明军的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接着再齐唱凯歌。
这也是五忠军的一个习惯,开战之前,先吼一阵,唱一段,几十万人扯着嗓子的呐喊,不仅吓破敌胆,还能鼓舞士卒士气,等士卒唱完战歌,基本都被气愤所感染,不用将官鼓舞动员,一个个便双目充血,热血沸腾。
古代战场,士气这个东西很重要,岳武穆曾说过,上了战场,手能握住枪,嘴里能有唾沫,便是好兵了,眼下的明军无疑都能做到这一点。
在明军此起彼伏的呐喊中,相比之下,无论城上的守军,还是山寨上的清兵,却都冷清许多。
对于山寨的清兵而言,当明军从山脚挖壕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而他们所剩的时间,则取决于那条壕的进度。
现在壕到了寨子前,那了解的时间也就到了。这些天的厮杀,他们与明军已经成了你死我活之态,双方都红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