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道:“天恩浩荡,寡人代朝鲜黎民感谢吾皇体恤之情,就按阁老所说,待收拾妥当,寡人将携朝鲜王室前往平壤,汉城今后就有劳您了。”
“殿下能明白吾皇的苦心实在是再好不过了,请放心,在下一定会严防死守,决不让倭寇踏进汉城一步。在下还有公务要处理,就先行告退了,对了景福宫外那三千人马是特意为护佑王室北上调拨来的,还请殿下抓紧收拾,别让军士们久等。”说罢,邢玠便站起身,踱步出了景福宫。
六月十二日,朝鲜王室及大臣共计八百六十余人,在明军的护卫开始了北迁平壤之行,六月二十日,就在李昖抵达平壤的同时,邢玠下令,将黄海、京畿两道合并为“真番备边司”,治所汉城。
三年后,以地方官吏横征暴敛为由,明朝取消了朝鲜王廷对两道的征税权及管辖权,改“真番备边司”为“真番都司”,彻底控制了这一地区。
此后的十年时间里,明廷先后以“鲜兵叛乱”、“世子谋逆”以及“庚戌之变”等变故剥夺了朝鲜王廷对平安道的控制权,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一六一〇年)设置“乐浪都司”,并将朝鲜都城由平壤迁至咸兴,至此,朝鲜王廷实际保有的地区仅剩下咸镜道。
六年后,**哈赤于赫图阿拉称汗,定国号“大金”,明廷担心其勾结朝鲜两面夹击,遂于当年秋日武力夺取咸镜道,改为“玄菟都司”,囚朝鲜王室于义州。
三年后,杨镐兵败萨尔浒,辽东领地尽丧,为牵制后金,明廷采纳孙承宗之见,将乐浪、玄菟、真番以及临屯四都司合并,组建“朝鲜都司”,治所平壤。
越明年,光宗病逝,熹宗朱由校登基,后金掠地日甚,遂改“朝鲜都司”为“朝鲜布政使司”,以孙承宗为首任巡抚,袁应泰兼任总兵,此为朝鲜并入中华之始。当年九月,承宗迁朝鲜王室至登州,经威海时遭遇风浪,永昌大君以下三百余人皆殁(李昖死后明廷未再册封朝鲜国王,王世子仍称大君),熹宗立大君六子李柟为王,是为恭顺王,迁封至河南信阳。
五年后,李柟病故,年仅十一岁,由其弟李樢继恭顺王位;八年后,河南御史参李樢“骄恣忘形,任家丁为乱乡里”,崇祯帝大怒,将其降格为侯,翌年四月又降格为伯,转封贵州遵义,李樢不堪其辱,行至宜昌时投江自尽,妻子、大臣二十余人殉死,仅有一子李恂随家臣前往遵义。
次年九月,李恂身染瘴气病故,因膝下无子,朝鲜王室断绝,此时距迁都平壤仅过去三十四年。
当然,这些都是后事了,就在李昖动身前后,秀保将《曾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