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隐隐有超越趋势的经世之才子。
最妙的是,这位才子,只有十六七岁,未及弱冠,尚未婚配!
韦般若便生出了妄念,甚至会幻想着,他们这般人才,共同孕育出来的孩子,必定是千年难遇的神童、奇才!
韦般若心动了,却还有着世家才女的矜持。
她没有像许多小贵女一般,直接找上门,而是找了自己在弘文馆读书的兄、弟。
韦般若看了楼学士给他们留的课业,亲自动笔,完成了功课。
在文章、诗画等课业里,韦般若丝毫没有保留,彻底展现出了她京城第一才女的实力。
然后,她将自己的作品,交给堂兄、阿弟,再由他们一起送到楼学士的案头。
楼学士果然有着古君子之风,好为人师,有教无类。
听闻是韦家娘子一心向学,还做了功课,便亲自批改。
然后,楼学士就见识到了第一才女的实力,他温煦、诚挚的予以夸奖。
看到楼彧亲笔写的批注,刚劲有力又不失飘逸灵动,其书法,绝对堪称一代大家。
韦般若赞赏之余,一颗芳心,怦然而动。
她继续写作业,继续请楼学士帮忙斧正。
只不过,从最初的借由兄、弟帮忙,慢慢发展到可以当面求教。
楼学士一如既往的温柔,从未有过一丝的不耐烦。
更没有因为她是女子,而有任何的轻慢、不屑。
他真的做到了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韦般若感动的同时,又有些叹息:楼学士太君子了,认真教授天才也就罢了,对庸才亦是耐心、包容。
多少有些浪费啊。
幸亏王姮不知道这位才女的想法,否则一定骂一声双标。
自己感动于楼彧的一视同仁,没有因为性别而受到歧视。
可她又不满于楼彧的一视同仁,嫌弃楼彧没有在天赋上,优待她这个“强者”。
当然了,就算王姮知道韦般若的双标,也不会在意。
更不会把她当成竞争对手:啧,楼彧都对她温柔了,也就表明,她于楼彧而言,就是个甲乙丙丁。
没有任何的特殊意义。
韦般若却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她甚至觉得与楼彧有了“默契”。
她写作业,楼彧亲自批改。
他们两人在才学上进行了灵魂上的交流。
他们——
所以,今日在马球场的后院,看到了楼彧,韦般若也禁不住生出幻想:
楼学士,他是看我的?
随后,发现楼彧去了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