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啥也没怎么买。
赵大鹅指望赵廷绪买点吃的用的,赵廷绪干晃悠,不买。
也不是赵廷绪不买,实在是他现在囊中羞涩,又不好意思说。
过了一会儿赵大鹅问道:“爷爷,干逛呀?菜呢,我大姑还去呢。”
赵廷绪想了想:“那就先去吃碗豆腐脑,吃两根油条。”
赵大鹅无奈的只好答应。
还是去的老孔那里买的油条,又去的卖豆腐脑那边,坐着吃完了。
赵大鹅的大姑家,其实离集市特别近,赵廷绪吃了两根油条,又带了二斤油条,便领着赵大鹅向赵春妮家走去。
也就二里地的距离的,相对赵大鹅赶集,赵春妮的家里赶集更近一些。
赵春妮有个儿子,和赵廷绪的大儿子赵铁宝的那个儿子——赵永泽,岁数差不多,也就十四五岁,不过一直体弱多病,具体什么病就不知道了,反正整天病病怏怏的,仿佛随时要不行了的样子一样。
中药吃了很多,医院也去了很多次,仍旧是不见任何效果。一直怕风怕光,整天处于养病的一个状态。幸好就是赵春妮的公公,也就是张瑞峰的父亲——
这个老头叫啥,赵大鹅有点忘记了,就叫他老张头吧。
老张头有钱,老张头是县里的专门管理电话局的。
具体叫什么名字已经不太好记忆了,反正和电话有关的,都归老张头管。
这么说吧,这个年代,电话本身就是特别稀奇的东西。村里能有一部电话,就已经极为难得了,个人家几乎没有。再就是镇上的超市供销社有电话,别的地方没有。
老张头有六个儿子,而且都挺有出息的。
前文我们讲到过,赵大鹅第一次去县城的时候,母亲住院,碰见的就是张瑞松两口子,那会一定会有人觉得为什么赵大鹅去了,人家两口子就白给二百块钱。
当然是因为人家家里有钱……
老张头六个儿子,就老四张瑞峰还在家种地……
说白了,其余五个儿子,一个比一个过得好。
所以平时老张家几个兄弟,对张瑞峰也是很照顾的。
张瑞峰这个人,特别老实巴交的。
赵春妮其实也是老实巴交。
赵大鹅对大姑和大姑父的印象,就是老实巴交的人,不是坏人。但是具体是不是好人,她不太敢确定。
按理说,赵春妮和张瑞峰家里本来不困难,但是儿子一直有病,花了巨量的钱。虽然老张头一直补贴一些,但是谁也扛不住天天花……
毕竟老张头不是一个儿子,他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