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时分落日熔金后,天幕残留的那一泓清透的余韵。
“这里面‘悬’字是关键,这光不能是贴地的、弥漫的,而应是高悬于天宇,自上而下倾泻的清辉。”他心里想道。
不同的意象在脑中碰撞碧落、澄霄、素练、冰壶、玉宇,随后又被筛选出去。
而“清”字韵部包含的字,清、明、晴、晶、盈、声、生、平、轻、情、成、京、英、琼、擎、萦、楹等等字眼,也随之浮现。
在某个瞬间,陆北顾忽然觉得自己捕捉到了最契合的意象。
他猛地睁开眼,笔尖轻触纸面,如游龙初醒,第一行清峻的楷书随之在草稿纸上写就。
“天高云自远,气爽宇初清。
一鉴当空澈,千峰照眼明。
风来疏叶落,潭静素晖盈。
雁影排云淡,蛩声咽露轻。
临流知物候,倚石听秋声。
但得澄如许,心同万里平。”
一首五言六韵排律一气呵成,紧扣“秋日悬清光”之题,意境空明高远,格律严谨,用韵精准。
尤其是“一鉴当空澈,千峰照眼明”,将秋日清光的澄澈、高悬、通透感描绘得入木三分,而“但得澄如许,心同万里平”则是诗眼,由外界的自然景象向内心深处的感悟升华。
可以说整篇诗作自然真挚,情景交融,语言清丽流畅,而且有着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韵。
写完诗稿,陆北顾并未停顿,检查之后誊写在了答卷上,随后小心置于一旁晾干墨迹。
紧接着,下面就是赋题。
“《圣人御极以德化民赋》,以‘圣德昭彰,民风丕变’为韵。”
律赋跟普通的赋不一样,需严格遵循限定的八个韵脚字,讲究骈俪对仗,铺陈圣德教化,本身难度就很高,而这篇赋偏偏题目极为宏大,直指帝王仁政教化的核心,立意就必须高远堂皇。
更要命的是那八个限韵字——“圣、德、昭、彰、民、风、丕、变”。
这八个字不仅规定了韵脚,更在某种程度上限定了文章的结构层次和铺陈方向,考生必须将这八个字按顺序嵌入赋文的押韵位置,同时保证赋文本身骈俪工整、辞藻典雅、说理透辟、层层递进,最终落脚于“民风丕变”的盛世图景。
说实话,这道赋题难度之大,足以让许多饱学之士也为之蹙额。
他甚至能感觉到,考场里的气氛开始变得极为凝重。
看着赋题,陆北顾也陷入了漫长的思考。
“立意须紧扣‘德化’二字。”
陆北顾摒弃了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