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有些复杂。
但更多的是担忧。
良久,才轻轻地说了两个字:“竖子……”
……
再说袁绍,在无路可走之下,只好听从审配的建议,沿拒马河北岸向下游逃跑,希望能够在下游找到渡河地点。
但是,这又谈何容易!
一方面,并不是所有河段的河水都适合渡河。范阳城之所以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南数里之处的拒马河河水较浅,匹马可渡。
由于河水可渡,不论是从冀入幽,还是从幽入冀都非常容易,而且还不致后勤被河水阻断。也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范阳成为幽州的门户。
再往下游,河水变深。没有浮桥,根本就渡不了河。
不仅如此。
当袁绍的军队在往下游逃跑时,河中的幽州水师战船也在向下游移动,与袁绍的军队基本保持同步。
拒水河南岸的那支幽州军,也在向下游移动,与袁绍的军队保持同步,根本不给袁绍渡河的机会。
……
一路狂逃,到了中午时分,便逃到了易水河与南拒马河交汇之处。南拒马河在此处汇入易水河,两河合一,水量更大,河水更深。
更此时,身后又是喊声大作。
有后军斥候飞马来报:
“三千断后骑兵战败,颜良将军被王通阵斩。王通正率数万大军从后赶来,离此不到三里。”
袁绍回顾身后,仅剩不到3000人马。其中骑兵约2000人,步兵约1000人。其余的人,要么跑不动掉队了,要么,趁乱四散逃跑了。
而且,将士们都很疲惫。
尤其是那些步卒,全都累得跑不动了。这种情况,用不了多久就会被王通追上。
“这可如何是好。”
袁绍心中大急,忍不住又叹了口气道:“莫非真是天要亡我怎袁氏?”
又问计于审配。
然而,审配也没想到什么好法。
最后,只好对袁绍道:“再往东30余里,便易县。易县有高番率5000人马驻守,不如先去易县会合高蕃固守待援,再从长计议。”
这已经是唯一的办法。
再没有更好的法子了。
袁绍无奈,只好接受审配的建议,带着剩下的1000骑兵,匆匆赶往易县。至于那些疲惫不堪的步兵,就只好放弃,任其自生自灭。
……
在袁绍赶到易县没多久,王通的大军也赶到了易县城外,将易县城团团围住。
布置好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