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你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洛阳的那个安乐公世子,是假的!后主的太子,才是真正的安乐公世子,朝廷说他死不见尸,实际上呢,是他流浪在外,隐姓埋名,无人可以找到罢了。”
“昨夜,太乙真君托梦于我,告诉我说,安陆有圣人出,令我等推为民主!这便是告诉我,真正的太平真君,已经出现在了安陆!而我身为李氏,有匡扶汉室的重任,诸位可愿与我同行?”
自王莽篡汉时,南阳民间便有图谶曰:“刘氏当兴,李氏为辅”,后来刘演刘秀兄弟起兵,同乡李通鼎力扶持,这才有了之后的“光武中兴”。自此以后数百年,太平道、天师道也借题发挥,声称赤帝之后的刘氏为皇族,老君之后的李氏为相族,只有两姓合为一体,方能令天下太平。
如今张昌利用这一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改名李辰,号召部属们一同匡扶汉室,寻找圣人。这些部属心中顿生感动,他们虽身在荆州,已不在汉室统治下快八十年了,可耳濡目染的,都是当年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种种仁义传说,比起如今新野王的暴政,他们更怀念那个有明君贤臣,荆州受天下瞩目的年代。
于是面对张昌,不,李辰的疑问,他们先是面面相觑,而后有一个人喃喃说:“兴复汉室。”然后鬼使神差般,许多人又跟着说了一句:“兴复汉室。”紧接着,所有人都高兴起来,手挽着手,激动地朝天高呼道:“匡扶汉室!还我太平!”
事不宜迟,一干人等立刻行动起来。他们自制绛帽绛巾,戴在头上,以示人心思汉;又剪下马尾作为须髯,打理呈关羽神像模样,祈祷关羽保佑。到最后,众人歃血为盟,终于打出了兴复汉室的旗帜,号称复汉军,又称绛缨军,大张旗鼓地向安陆进军。
江夏太守弓钦得知这个消息,还笑李辰不自量力。毕竟他进剿过石岩山,知道这些所谓的绛缨军,人数不过数千,又没有多少甲仗辎重,也没有多少纪律,说是乌合之众,都是高看了。这样一群人,如何能与官军抗衡?此前弓钦未能建功,无非是得了新野王号令,手下留情罢了。这次既然是对方找死,那不妨也拿下功劳,再另寻贼寇。
这么想着,弓钦点出八千郡卒,出城外十里迎战。
可弓钦万万没有想到,当他再次看到复汉军时,眼前出现的竟然是这样一幅场景:自涢水以东,到处都是戴着红帽红巾的人头,他们站在一处,便似是一片赤红色的巨浪,秋汛般将漫山遍野统统淹过,又蚂蚁般数不胜数,根本看不见尽头。
这些都是听说李辰复汉的消息后,前来投奔他的壬午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