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是备战,但濒临决战时间,军中气氛颇为紧张,这并不利于作战。刘羡为此建议司马乂,在这最后的几日,除去正常的巡逻盯梢,维护秩序外,倒不妨让军士们稍作歇息,养精蓄锐。
司马乂同意此请,又对司空司马越和尚书令乐广下令,令他们改善这几日的军中伙食,适当地供给一些肉与酒。
于是军中顿时就清闲了下来,在决战的阴影下,士卒们多在军营内和朋友们叙旧谈话,他们一面喝着酒,一面追忆着人生往昔,时而笑语,时而放歌,没有人提到将要发生的大战。可毫无疑问,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存活下来,取得胜利。
哪怕是司马乂,此时也怀有同样的忐忑,于是他领幕僚亲信前往峻阳陵,拜祭自己的父亲,晋武帝司马炎。
峻阳陵就在北峰山脚,一行人出了大营。脚下是向南延展的沟谷,可以顺着谷道一直下到河岸边。沿着谷道的几处缓坡松柏密布,在深秋中仍显苍翠。谷地两侧都是悬崖,如金刚巨人罗列两侧。谷道尽头就是洛水,百丈宽的洛水滔滔而去,气势极盛,潮冷的空气扑面而来,风涛之声不绝于耳。水滨两侧平坦,水流蜿蜒回旋,白色波涛冲刷着两岸的芦苇,蔚为可观。
再走过两三里,便抵达了峻阳陵。陵园南靠邙山,北面鏊子山,形如四峰环抱之势,壮观非常。而陵园内立有各种华美雕像,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在陵墓面前的主道上,两侧分立有十二座石马,姿态各异,或飞或踏,或立或驰,皆神武不凡,它们便象征着武帝一朝的开国十二功臣,即二王、八公、二侯。
但看着这些雕像,人们不得不联想到现实:在经过数轮残酷的政变后,这些立表皇陵的名臣之中,司马攸、贾充、石苞、裴秀、郑冲等人的血脉多有失势丧命。而接下来的这场大战,又会死去几人呢?一念及此,前来拜谒的众人多心生阴影,难以再与这些建国元勋对视。
终于抵达主祠晋武帝司马炎的神位前,众人先行大礼,而后开始烧香祭拜。为了防止为人掘墓,司马炎没有在陵墓中进行封土,所有后世子孙都只能在祠堂神位前进行祭拜。
司马乂看着祠堂中的灵位,努力回想父亲的音容笑貌,可时间有些太久远了,他已经无法记清。但他还是在心中默默祷告道:“先帝在上,请您保佑子孙,使我家福祚绵长。”
可司马乂祷告结束后,转念一想,与自己对阵的是自己的亲兄弟,先帝该保佑哪一方呢?心中又是一阵泛苦。于是在内心改念道:“请保佑子孙更多的一方。”可想到这里,心中的烦闷不减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