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面带忧色地说道。
他是掌管天下官员升迁调补的大管家,对此感触最深。
陈文辉,呷了一口茶,缓缓开口:“王大人不必过于担忧。正因如此,陛下此次才会同意扩招。只要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补充进来,这朝廷,才能活起来。”
朱照国点了点头,沉声道:“陈大人所言极是。不过,老夫倒是觉得,除了数量,‘质量’才是关键。希望此次春闱,能多出几个像威国公那样的,能吏、干吏,而非只会引经据典的腐儒。”
就在这时,一名司礼监的小太监,捧着一个密封的黄杨木匣子,快步走了进来。
“奴婢,叩见三位大人。”
“何事?”
“回阁老,春闱一甲、二甲的拟定名单,已经出来了。陛下有旨,请三位阁老先行过目,并统计各方数据。”小太监将木匣高高举起。
三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凝重。
陈文辉接过木匣,打开锁扣,从里面取出厚厚一叠名册。他翻开第一页,只是扫了一眼,便“咦”了一声,脸上露出些许吃惊之色。
“今年的二甲,竟然取了足足二百人之多?”
王奎闻言,凑了过去,看了一眼:“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际。陛下特意下旨,但凡文章尚可,皆可酌情录入二甲,只是,两百多人的确有些多。”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随即便有太监高声通传:“陛下驾到——”
三人连忙起身,躬身行礼:“臣等,恭迎陛下。”
天鼎帝任天鼎身穿一身明黄色的常服,龙行虎步地走了进来,他摆了摆手,笑道:“三位爱卿免礼,都坐。”
待众人落座,任天鼎的目光,便落在了桌案上的那个黄杨木匣子上。
他明知故问地笑道:“看来,是春闱的名单出来了?朕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
吏部尚书王奎立刻起身,恭敬地回道:“回陛下,正是。臣等正准备统计,陛下便驾临了。”
任天鼎心情颇好,他随意地靠在椅背上,带着几分考校的意味问道:“那依你们看,此次科举,林尘那小子的京师大学堂,能有多少人上榜啊?别给朕丢人现眼就好。”
这话虽说得轻松,但在场的都是人精,谁听不出陛下话语中的那份期待。
王奎沉吟片刻,谨慎地回答:“回陛下,京师大学堂毕竟成立时日尚短,底蕴浅薄。依臣愚见,能有十数人上榜,便已是惊世骇俗之举,足以证明威国公教导有方了。”
朱照国和陈文辉,也都点头附和,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