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说起旁的。
孟晚调侃他,“我夫君不光读书厉害,竟然连做生意都懂,厉害厉害。”
宋亭舟轻笑一声,“不及夫郎半分。”
两人说着俏皮话,在熟悉又陌生的赫山街头闲逛半日,逗留几日办好县城的事后,便又相携回了府城。
没想到入城的时候在西梧府城门处看到了长不到头的马车正一辆辆的进城。
雪生把车停在后面,“大人夫郎,好像是有什么大商贩来西梧府了。”
一时半会堵在后面进不了城,宋亭舟把孟晚抱下马车,俩人看着面前长长的队伍,越看越不对劲。
“夫君,你看那两个少年是不是有点眼熟啊?”孟晚嘀咕着说。
宋亭舟也面色犹豫,“后面车辕上坐着的嬷嬷,莫不是聂家的桂嬷嬷?”
他们夫夫俩正说着,桂嬷嬷已经看见了他们。
“宋大人!夫郎,你们怎么在城外啊!”桂嬷嬷大喜过望,忙下了车过来叫他们。不光是她,还有听到动静的耿妈妈。
“晚哥儿,姑爷!”
耿妈妈可是项芸身边的贴身妈妈,孟晚立即小跑着过去,“耿妈妈?你怎么来了,那马车里可是我师父和师公?”
这会儿前面车队的人都已经听到动静停止前行,为了不影响后面人正常进城,镖师领着车马让到了一边。
孟晚扶着项芸下车,半是抱怨半是欢喜,“师父,您和师公来怎么不给我送封信啊?差点就没能接到你们。”
亏得扬州还没有昌平那么远,项芸又一路水路过来,饶是如此老夫妻俩也折腾的够呛,头一回没在小辈面前端着架子,颤颤巍巍的说:“这个破马车我是不坐了,晚哥儿,你赔师父师公走进城。”
“好好好,不坐了,咱走进去。”好在今日阴天,乌云蔽日,虽然潮气盛,但不晒人。
孟晚左手搀着师父,右手搀着师公,在树下陪他们站了会儿,等着那头的宋亭舟和聂先生等人说话。
宋亭舟没想过聂先生会亲自来西梧府,他们说了会话后,车上所有读书人都下了马车过来给宋亭舟见礼。
他们浩浩荡荡的一大群,有三泉村宋家的人、昌平府聂先生召集起来的人,还有林易找人脉叫来的徒子徒孙。
其中举人功名者四人,秀才十二名,余下的四十人都是童生。他们有老有少,携家带口,最远的历经半年才远赴到西梧府。
宋亭舟看着面前一道道的人影,只觉得一股热流从心底直冲天灵盖,敬与慕在血液里翻涌,喉咙发紧,声音艰涩。
“众位知道此行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