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让她不要瞎操心,她倒是连连点头了,怕就怕她这两天在家坐月子看我不在家更阳奉阴违了。
下回再出门,说什么都要把她带身边才行,不然就她凡事喜欢靠自己的性情,搞不好连夜间都自己带儿子了。
儿子固然重要,但自己不先养好身子骨,岂不是损失更大,自己健康方能长寿,方能长陪儿子,这一点长远意识只怕她都忘了。
周四顺说着说着就见他的三姑爷转头看向了窗外,瞅的方向不用想,一准是清河村那个方位。
他满意了。
他可暗乐了。
忘了谁曾经和他说过那么一嘴,要想孩子惦记着早日回家团圆,多和孩子唠唠家里头的事儿,孩子自会上心。
这不,一个道理
与其学马大哥敲打姑爷在外头不要乱起啥花花肠子,还不如让姑爷多惦记家里媳妇儿子,姑爷这不就上心了。
车队一直在前进中,周家村很近了,更近的当然是周半夏名下挨着周家村的庄子,转眼,车队前面便从官道往右拐。
下一个路口。
庄头已经在此迎接。
如旧。
行礼问安。
上车辕坐好。
顾文轩便听到庄头一一禀报。
其实不止顾文轩听到,同乘一辆马车的周四顺和大江也听到了。
有禀报现今都有何人居住在庄子里等他们到来的,还有周晏海之前从清河村回来在周家村停留几天,又是何时回京的。
再有原本要赶回清明扫墓祭祖的周夫人和周晏清,前几天只回来了周晏清,此时周晏清又因什么原因未能来这边庄子的。
这边的庄头哪怕没有添加个人看法想法,一一禀报下来也说了不短时间,还不等顾文轩开口询问什么,马车到庄园大门口了。
不同于周半夏自从有孕以后从未出过青阳县半步,不说周四顺和大江刚从周家村回的清河村,顾文轩也是年前还快马加鞭来过。
大门外,一溜的熟面孔。
顾文轩等这一溜的熟面孔连同大江也行礼请安了之后,边挥手示意他们退下,可算有机会问庄头,住这的客人此时都在哪儿。
倒不是庄头愚笨,不知何事为重,毫无主次的先乱禀报一通,主要还是路口到庄园这一段路虽不短,奈不住马车跑得快。
今天就不像之前还是农闲时期,佃户一得知东家要来可热情了,就是寒冬腊月天,个个都跑到路口迎接东家到来了。
此时恰是午后,除了一部分人在庄子小作坊里面干活,其余人等几乎都在田间地头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