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声令下,犹如雷霆万钧,三万魏军闻令而动,弃临晋而南下。
他们一路狂奔,迅速朝着渭水进发。
不到两日功夫,三万魏军残兵败将,便抵达了渭水北岸。
此时,渭水果然已结融解。
魏军抵达渭水后,毫不犹豫渡河,而后如潮水般进入渭口城。
渭口,乃渭水入黄河之口,地理位置极为关键,宛如一颗钉在两水之间的钮扣,坐控着两水的枢纽。
从这里向东仅仅四十里,便是声名赫赫的潼关。
潼关,作为拱卫关中第一雄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而渭口城虽规模不大,看似不起眼,却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魏军粮草转运的关键节点。
此前,这里就已屯有十余万斛粮草。
魏军退至渭口后,粮草问题瞬间迎刃而解。
曹操自知渭口的重要性,即刻下达了一系列重要命令。
他首先下令征集民夫,修筑关城。
两日之内,渭口城便陷入内外一片忙碌景象。数万民夫们在魏军将官的喝斥下,日夜不停地加固渭口城。
他们搬运着石块、木材,修补着城墙的老旧之处,让原本就坚固的城墙更加坚不可摧。
同时,在渭水沿岸,魏国民夫们也在构筑起了一道道防线。
他们挖掘壕沟、设置障碍,仿效蒲坂防线,为魏军抵御汉军的一道工事。
除了加固城防,曹操还从武关、潼关以及长安方面,抽调了约有一万五千余人的兵力,前来增加渭口的防御力量。
这两日的时间里,渭口魏军数量迅速增加,最终达到了四万五千余人。
兵力的增强让魏军的士气复振。
曹操并未满足于此。
他最重要的一个决策,便是将压箱底的七千西凉铁骑从陇西抽调至渭口前线。
这七千凉州铁骑,当此时刻,可称魏国第一战力。
当年,曹操平定马韩等西凉十将时,收编了大量的西凉骑兵,并以他们为班底组建了这支精锐之师。
原本,这一支骑兵屯驻于凉州,肩负着防范羌人,以及南下汉中投靠张鲁的马超的重任。
羌人凶悍善战,无论谁当政都不服,屡生边患。
马超勇猛无双,在羌人中又极有号召力,一旦重入凉州,必能号召羌人群起作乱。
因此曹操为防马超,不得不将这一支骑兵,常年屯驻于凉州一线。
但如今形势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张鲁已受封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