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
杨小涛悠闲地靠在椅子上,不时揉一下眼睛,然后舒服的活动着后背,让自己变得更加舒服。
若是这办公室里有床的话,他肯定会选择躺在上面,而不是坐在这。
对面,李洪峰看着手上的白皮书,不厚,十来页也就,可神色无比凝重。
这就是杨小涛搞出来的最终稿,白皮书。
却也只是一个框架版的白皮书,里面的具体项目如何操作,还有其他补充文件进行解读。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
即便如此,这份白皮书也是他们第九机械工业部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
可以说,这就是一座灯塔,指引九部前进的灯塔。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打开第一页,上面是用钢笔字写的一个目录。
若是只看字的话,会觉得很漂亮,最起码杨小涛的这一手字在九部没有人能超过。
可看清楚目录后,李洪峰就感觉一阵头大。
目录的作用自然就是一目了然的说明这本书的内容架构。
而在眼前的目录上,除了最上方写了个引子,下面竟然,竟然罗列了十条。
从大写的一到十,整整十条啊。
这就说明,这白皮书上的项目有十条。
他们九部接下来要有十个研究项目,十个发展方向。
看明白这目录的含义后,李洪峰立马低头用手揉着眼眶。
他跟外界的观点差不多,都觉得新时代嘛,以九部的实力,肯定会增加些重点项目。
可,他也只觉得会是三四个,就是跟刘怀民陈宫老洪他们聊天的时候,最敢想的王国栋一口喊出来六个,已经让他们很无语了。
毕竟这不是简单的加法题。
这每增加一个,都是对九部的加大考验。
也意味着风险的成倍增加。
要知道,一旦方向搞错了,那会出人命的。
九部也会因此而沉沦啊。
可谁想到,这出来后,还有个更无语的。
让他无语的都想摔桌子上。
十个啊。
这不是一个打十个。
这每一个的背后都是成百上千的工厂,工人啊。
这
李洪峰慢慢抬起头看向杨小涛。
就看到杨小涛脸上的疲惫,随后又将嘴里的话憋回去,继续翻看着白皮书。
第一项目,机床工业。
仔细看了眼,负责人是常明杰,主体人员仍旧是机床研究所的人,生产也是机床制造厂。
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