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
“这些言官真讨厌,什么都上纲上线,不行就跟官家说,谁叨逼叨,就把谁给换了,正好我大宋冗官,真当官家不会贬到死吗?”
“我跟你说,士大夫中有都是没骨气的,元清两朝,面对异族铁骑,多少所谓的清流大儒,膝盖比水还要软。
元朝铁骑南下,文天祥在前方浴血奋战,朝堂上却有大批汉臣忙着上表称臣,高呼‘天命所归’,为了保住乌纱和富贵,甘愿做异族统治的鹰犬;
到了清朝,剃发令一下,多少平日里满口‘忠孝节义’的士大夫,毫不犹豫地剃发易服,甚至主动帮着清廷镇压同胞起义,还美其名曰‘顺应大势’。”
张纯猛地一脚踢开脚边的石子:“这群士大夫,平日里高谈阔论,自诩是社稷栋梁,可一旦遇到危及自身利益的事,立刻就把气节、忠义抛到九霄云外。
现在不过是动了他们一点特权,就开始哭天抢地,说什么‘残害忠良’,说到底,他们护的不过是自己的特权罢了!
我敢说,若官家真以杀伐的手段推行改革,这群软骨头,保准比谁都跪得快,也不用费这个事了!”
“此事说来说去,还不是因为官吏士绅地主只顾他们自己的利益,抗拒朝廷的改革,不然他们怎么会招来这杀身之祸,如今流了这么多血,彼辈还不涨教训,那就说明,他们的血流得还不够多,那没说的,就得继续杀,直到他们彻底醒悟,或者彻底消失。”
“这是一场关乎我大宋国运的博弈,容不得半点妇人之仁。”
李琳又一次被张纯的歪理邪说给说服了。
关键,张纯对李琳说:“你放心,只要官家握紧了军权,这些士大夫绝对翻不起多大的浪来,你没听说过嘛,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见李琳神色松动,张纯凑上前压低声音说道:“你看朱元璋诛灭胡惟庸九族,牵连三万余人,满朝文武人人自危,可大明江山垮了吗?没有!杀一批,再从寒窗苦读的士子中提拔一批,照样能把六部衙门运转得滴水不漏。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方孝孺宁死不屈又如何?天下举子争破头要入翰林院。只要官家能给他们功名之路,还怕没人替朝廷卖命?”
张纯随手折下枝上枯叶,碾作碎屑抛向空中:“这些年我大宋广开恩科、扩招太学生,多少寒门子弟眼巴巴等着补缺。只要官家一纸诏令,立刻就能换满朝新面孔,没了张屠户,难道还吃带毛猪?”
李琳一想也是。
想当官的人那么多,难道还怕没人为赵俣卖命?
别看江南现在跟地狱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