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他也没有卷进来……”
“我一直没等到一个可以让他葬送全家的机会!”
“后来,我借净罪司之手终于发现,华中痛恨曹国公李文忠,所以,我等到了机会。只可惜顾正臣突然出现在金陵,将我所有的计划摧枯拉朽地毁了……”
方美看着站着有些颤的孟福,问道:“华中与曹国公没有仇怨,何来恨意?”
孟福呵了声:“你以为华中在喜峰口做的事,没有人知情吗?不,李文忠知道,他甚至写了奏折弹劾华中,想要华中的性命!”
“只不过这封奏折落到了当时的丞相胡惟庸手中!胡惟庸通过李善长,以淮西一体为由,让李文忠闭了嘴。李文忠顾全了当时党争局势没有再上奏,可也对华中几次责骂,让华中丢尽颜面。”
“华中不是不想活跃在勋贵之中,是因为有李文忠在,他没办法出头!所以,他恨李文忠,而这,便是我的机会!可当我准备让他不得翻身时,明明应该死了的顾正臣再次出现,坏了所有计划!”
方美能理解孟福的愤怒。
一次又一次看似完美的计划,十几年的蛰伏,为的就是将华中全家送上刑场,可每一次都碰上了顾正臣……
李文忠走入武英殿。
朱元璋站在舆图之前,指了指燕山:“顾正臣停修了长城,现在有个问题,那就是长城还要不要修下去。”李文忠审视着舆图,严肃地回道:“镇国公这样做,想来是担忧军民。臣去过喜峰口那里,知道有不少百姓受苦,但臣并不会动摇,而是坚持修长城。在臣看来,朝廷控制草原或许可行,但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一旦元廷灭了,草原上的部落将失去约束,分崩离析是必然,各自为战也是可以预期之事,这些蒙古人依旧会有部分南下侵袭,燕山之中尚有不少缺口,朝廷做不到处处设防——”
“唯有修长城,将紧要之地连为一线,形成一道屏障,方可将威胁减轻。现在牺牲几千军民,总好过他日骑兵肆虐,折损数以万计的军民为好。权衡左右,臣认为镇国公太过仁慈了。”
顾正臣怎么想的,李文忠知道,不就是见不得百姓吃苦,见不得百姓出现伤亡。
就像是他组织山西百万大移民时,用尽了手段,甚至为了最大限度不伤民,耗费了大量钱财去修一分院……有那么一笔钱,够修多少长城的了……
不能太过仁慈,太顾虑伤亡,有些时候牺牲是为了避免后面更大的牺牲。
朱元璋思索良久,问道:“若是北伐,消灭了元廷主力,并在草原之上建造若干城池,还需要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