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就像个退休老干部的模样,混在运输队里,和旁人说笑。
李纲一眼就认出他来,惊喜地叫道:“傅兄!”
傅崧卿转头过来一看:“李相爷!韩将军!你们也来了。”
“来啦,都来啦。”
李纲:“听说傅兄出使北宋,被扣押充军,后面就没了消息,我等颇为担心,却没想到,傅兄在北宋这边似乎混得风声水起。”
傅崧卿轻叹道:“哪有什么风声水起,就是为抗金出点力,南宋那边的消息,我也一直在关注,听说了最近官家的一堆骚操作之后,我也……唉……不知道说啥好,经常都会有一种,幸亏我早就来了北宋的感觉。”
李纲:“……”
幸亏我早就来了北宋,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李纲。
就在这时候,傅崧卿背后又冒出一个人头来,惊喜地叫道:“李兄!”
李纲定睛一看,认出来了,是尚书右丞陆宰。
陆宰道:“主战派失利之后,我也被贬了官,写了很多封信送去岭南,都不见李兄回信,一直担心李兄出了什么事,幸亏犬子聪明,搭上了北宋的线,终于找到李兄了。”
李纲见到老友,也颇为开心,两人执手相看泪眼,一时唏嘘不已。
他们两个在这边感动呢,另一边,十岁大的小陆游,一双灵活的眼睛却在东瞄西瞄,北宋的一切都让他感觉到新奇,他最新奇的就是,北宋军营这边派出来接手后勤物资的民夫队首领,居然是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
陆游刷地一下跳到那孩子面前,拱手为礼:“在下南宋尚书右丞陆宰之子,陆游!”
那孩子也拱手为礼:“在下伏波将军马援之后,马从义!”
陆游好奇地问道:“马兄,你看起来和我差不多年龄,顶多十岁出头,居然已经在北宋负责起后勤军务?”
马从义听到这话,便有点小得意了:“嘿!因为我是天子门生。”
陆游吓了一跳:“天子门生?这么厉害!北宋官家亲自教导你?”
马从义:“那倒是没有啦!是咱们的官家建了几所学校,我是那几所学校第一个学生。”
陆游大为好奇:“这学校都教些啥?”
马从义正想吹嘘一波,旁边人递过来一本账簿,上面写满了这次运输的物资。
陆游好奇地探头一看,那账簿上写了密密麻麻许多数字。
当然,这些数字是用老式记数的方法写的,陆游一眼就扫到一个:“某某日,路过某某庄,庄中某义士捐赠肆仟捌佰叁拾贰贯。某某日,路过某某庄,庄中大户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