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心,林易双手高举,做了一个停止的动作。
伴随动作,吵闹的声音停息,一群人眼巴巴看着他,等待他发号施令。
林易没有开口,而是拨开人群,走向实验室角落的炉子,炉子已经关火,但依旧在向外散发温度。
旁边的地上,躺着三个长度80公分,宽度30公分,高度20公分的模具。
模具里,都躺着一块黑漆漆的金属。
手伸过去,还能感受到金属散发的高温。
这时候,曹彬也拨开人群走了过来:
“第一炉的材料,我们用了冷却液降温,这一炉,我们想尝试一下自然降温,看看自然降温会不会影响性能。”
闻言,林易回忆了一下资料,资料里对冶炼完成的材料降温并没有严苛要求,使用冷却液,或者自然降温都可以。
毕竟现在出来的只是材料,想要变成零件,还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
加工中,以及加工后,才更需要工艺处理。
又伸手感受了一下大概温度,林易往后退开,拉开和这块材料的距离。
实验室并没有开空调,温度有点高,有点热,他扛不住,也不想扛。
远离了高温,林易这才向曹彬投过去一个赞赏的眼神:“没问题!”
“材料大规模加工呢?开始准备没?”
被问到材料加工,曹彬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随后挠着头说道:“他们冶炼材料的时候,我抽空看了一下厂里的设备。”
“加工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零件加工后的应力消除。”
“在你给的方案里,主要采用的方案是电脉冲处理。”
“我们手里有设备,但设备只能处理小零件,不能处理大零件。”
“经过技术部内部讨论,决定去市场上购买一套设备,然后我们自己对设备进行改造。”
“我们把这个消息告知纪总和刘总,刘总今天早上已经亲自出马,去找设备商谈设备了。”
“合作谈妥,设备运过来,再改装,测试脉冲电源,整个流程完全不出错,大概只需要一个半月,如果出点问题,大概就需要两个月多一点。”
曹彬说话的语气很凝重,但凝重的语气里是难掩的兴奋。
电脉冲处理,是一种新兴的应力消除技术,自从20世纪80年代被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后,各国都争先恐后地投入资金,系统性研究相关技术。
这种技术消除应力的原理,是利用瞬时电流的焦耳热效应和电子风力效应,促使金属内部位错重新分布或晶界迁移,从而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