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炜无奈的望着大哥撩袍离去,大概率又是带着江彬和钱宁一行人去万岁山狩猎去了。
刘瑾则单独留在了朱厚炜身旁,他是司礼监的掌印,很多政务都了解,可以随时给朱厚炜解惑。
这段时间大哥忙于政事,又加上南昌发生这么多事,恐怕也将他憋坏了,去放松放松心情也好。
“市舶司为何要请求朝廷效仿三宝太监?”
朱厚炜好奇的询问刘瑾。
刘瑾道:“回殿下,自开海后,三市舶司赚取的财富越来越多,前不久他们祈求再多开几个通商口岸,以满足日益增多的外来商人。”
“这次祈求朝廷效仿三宝太监,恐也是想让朝廷将大明更多富饶的物资展现给海外更多的商贾查看,让他们尝到海上贸易的甜头,以期更多外邦商人来大明购物赚钱,充盈市舶司收入。”
虽然现在海外有许多商队不断乘船来到大明,但由于消息封锁,这些海外贸易只有上层贵族们在做,真正主力的海外大商人们都还不知消息。
这也是市舶司那边通过关系打听出来的消息。
为了让更多的商人涌入大明市场,获得更多的海外财富,于是广州市舶司才建议朝廷能效仿太宗皇帝,再组织一次下西洋。
不仅可以宣扬国威,更多的可以传递消息,让海外的商人们都知晓大明的富饶,以此诱使更多的海外商人来大明互易。
朱厚炜沉思片刻,道:“此事先搁置下来吧,等大哥有空的时候,召内阁六部来一同商议商议可行性。”
“广州市舶司提的建议还是不错的,以大明现在的经济国力,组织一场出海似乎不是不可能,本王支持此项建议。”
“喏。”
刘瑾将朱厚炜的话都记在心里。
下一封奏疏是三法司关于宁、寿、益三王的定罪问题,谋反大罪,自然没有饶恕的可能,三法司给出的审判结果是问斩三名藩王,除去其藩国资格,剥夺其封号。
后代皆贬为庶人,永世不得参与科考。
三法司到底还是没有追究更多的人,仅仅只是处理了三名主谋,放过了他们的家眷。
朱厚炜拿着朱笔勾了一下,三王性命随着朱笔勾下,命运也定格在这一刻。
然后便是兵部拟定请功奏本,给与王守仁和唐寅以及参与平反将士立功者按例赏赐,朱厚炜也批了准。
“让吏部考功司就王守仁立功给与其升迁赏赐,拟定好后交上来。”
朱厚炜要给王守仁升官了,他在西南做出了突出功绩,西南能有现在的稳定,王守仁功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