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云枢的补充,中枢的脸色更加严肃了。
“如果将所有产能全部优先向着新海军装备这边靠拢,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以完成初步部署?”
“五个月。”李云枢回答。
“请中枢放心,即便是海兽真的在这五个月之内发动攻击,配合现在的天穹长城节点和已经完成部署的长程导弹部队,我们也能够将海兽抵御在沿海一百公里以内的距离。”
“不够!”中枢的声音斩钉截铁。
“我相信我们的战士们和人民能够在任何情况下挡住海兽的袭击,但是那样损失太大了。”
“我看了你们所有的实验报告和实况直播,天穹长城节点的效果似乎是最好的,为什么不以那个为主?”
李云枢深吸一口气,解释道:“天穹长城节点的轨道电磁炮对于海兽确实有效。”
“如果说磐石系统能够在陆地或者说浅海击伤巨型海兽,天穹长城节点甚至可以穿透一定深度的海水击杀它们。”
“但是节点本身无法在短期内大规模部署。”
“首先是轨道运力问题。”他调出一组全息数据,目前我们的远行五号重型运载火箭单次发射最大只能将五十吨载荷送入轨道。”
“而一个完整的天穹长城节点系统接近两百吨,需要四次发射才能完成一个节点的组装。”
“我们现在最多只能做到每周发射六枚远征五号火箭。”
“哪怕是全部成功,一个月也最多只能完成四个天穹长城节点的部署。”
“这还是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极限,如果算上可能发生的失误,各种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以及天穹长城节点轨道电磁炮本身所需的特种弹药的运输,一个月能够完成三个节点就算是非常顺利的情况。”
中枢突然打断:“等等,这个电磁炮的炮弹运输又是怎么回事?”
李云枢将全息画面切换成轨道炮的特写镜头。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轨道电磁炮的威力,每发特制的“定海神针”都需要特殊加工。”
他指着放大的弹体结构,“由于需要耐受大气层再入时的高温,同时还要拥有高硬度、高比热和足够的威力,我们采用了新研究出来的合金材料。”
“表面的纹路和造型可以利用激波效应减少阻力和加速。”
“同时,通过特殊的热转换材料将下降摩擦产生的部分热量转化成电力,借此激活表面的相转移外壳涂层。”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定海神针”的完整性和旋转构造,将穿透力和威力保持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