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笑着说道:“李龙同志,放心说,我是不会把这段写进去的,就是想满足一下好奇心。”
“当然是因为这两个地方的农机厂看不上我的设计了。”李龙笑笑说,“我去过的,两个地方都去过,一听我是初中没毕业的学历,就把我送出来了。”
“唉,唯学历论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姜至瑜猜测到了这个答案,所以感慨的说道,随即又问道:
“所以你又研究了中耕机?”
“是的。随着农村开垦出来的土地增多,以前人工锄草的活和割麦一样,已经没办法像以前那样完成了。口里人说咱们这边种地是粗放式的,他们是精耕细作,我们也想精耕细作,无奈没有那个条件啊。
现在谁家没个几十亩地呢?就说夏季锄草吧,锄一遍草下来得一个星期到十天,那先前锄过草的地,草又长起来,这样成无限循环了。
用中耕机就会方便得多,几十亩地,小四轮带着,一天就能中耕完。虽然没有人工锄草那么干净,但基本上能达到效果——哪怕隔一个星期搞一次,也不会太累,非常的节省人工。”
李龙说的既有想法又有实例,姜至瑜觉得很不错,认真的记录着。
“那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接下来,我就想着怎么搞出来比较好用的打药的机子了。”李龙也没隐藏自己的想法,这种事情就是集思广益,如果有人能研究出来并生产出来,李龙也乐见其成。
毕竟现在专利法虽然已经出来了,但真要说专利的保护程度,这时候还不如不说。
就拿收割机和中耕机来说,已经有厂子开始仿制了,当然奎屯这边生产的最早,所以牌子硬,买的人多。
但其他厂子卖的便宜,自然也有人选择。你要说侵犯专利,那告去吧,这官司有的打呢。
既然这方面专利没有太好的保护,那么把思路放出去,如果有人能够研制生产出来,李龙到时多采购一些就行了。
如果这些人研究不出来,那等棉花大规模种植的时候,到时再搞出来就行了。
“打药的机械?”姜至瑜有些不解,为什么李龙会突然转到这上面。
“现在传统的打药方式,就是用喷雾器。”李龙说道,“庄稼有虫了,背喷雾器,拉一罐水,到地头上开始一遍遍打。二十亩地能打大半天——这还是打的快的,问题是人背着这玩意儿,大热天打药,一块地要几十甚至上百个来回,肩膀受不了。
最重要的是伏天的时候打药,特别是没风的时候,药雾在空气中弥漫,特别容易中毒。”
李龙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