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才五年的时间,苏联就有点不行。
可事已至此,大家只能积极想办法应对可能会出现的局面,免得事到临头太过被动。
陈敏是赵繁在外交部的秘书,这个会议她也参加了,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她问了丈夫一个问题。
“如果这场战争结束,你是不是就不用监管外交部事务了?”
赵繁疑惑地反问道:“你是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
他思考了一下,儿子已经进入了大学,不是读大学,而是考完试就直接读研,组建自己的小队,研发一个元件的技术。
这不是学校的项目,而是彭英给赵承宇联系的军队项目,也是由军部拨款。
至于小儿子,也在大儿子的学校,倒是没那么夸张研究什么项目,就是去上学,是大儿子没去的那个天才少年班。
可惜他想的这些原因都不对,陈敏摇头解释道:“我只是觉得你这几年没怎么休息过,状态不像在法国的时候那么松弛。”
那时候他们在法国,每周都能出去玩,偶尔还会去欧洲其他国家,可自从回国,赵繁除了工作就是去工作的路上。
处理家事的时间都是硬挤出来的。
赵繁误会了陈敏的意思,他有些内疚地说道:“确实是陪伴你们的时间太少,我尽量调节,以后每年我们带着孩子出游两次。”
现在想想,他陪伴家人的时间确实太少,特别是跟在法国的时光相比,落差不要太大,妻子会感到失落很正常。
谁知道陈敏却说道:“我只是心疼你。”
同床共枕这么多年,她哪里不知道丈夫是什么性格,要不是国家正处于关键的时期,或者当年处境没有太过艰难,也许赵繁不会选择去外交部。
自己的丈夫,是一个很松散的人。
赵繁听明白了,他虽然被关心的很感动,不过还是说道:“就像承宇说的,感情是双向的,你心疼我,我也要照顾你的心情。”
工作永远做不完的,世界离了谁也照样转,虽然减少工作量比较难,可也不是做不到。
到底是重活了一世,确实应该为国家做点贡献,让强国的时间尽可能缩减,可这不代表要减少自己的生活质量。
调整工作节奏还没执行,外交部又把赵繁叫去开会。
等人坐定之后,陈宏就把会议主题说了。
赵繁忍不住惊呼道:“美国想让我们承接他们的造船业?”
他怎么记得这个技术转让方是韩国,还是日本?华夏是后来者居上,这才把这个行业的国际市场份额抢占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