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也正是如此,大多只会蹦,不会飞,捉起来更容易一些。
小孩子将抓到的蚂蚱用狗尾巴草串起来,估计到了晚上就能吃到肉了。
唐植桐觉得这才是正常小朋友的童年,但那首歌唱得好,“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不一样……”
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有的人嘛……
看到小孩哥拿着自己抓的蚂蚱跟小伙伴炫耀,唐植桐猛然想起一件事,在这三年中都说是自然灾害,极少听说是由蝗灾引起的减产。
蝗灾一直是笼罩在中华民族头上的一大片阴影,几乎每一次饥荒身后都有蝗虫作祟。
蝗虫过境可太可怕了,别说粮食,这玩意连树皮都不放过,从战国到解放前基本每三年爆发一次蝗灾,每一次都是赤地千里,饿殍遍地!
谁又能想到蚂蚱会在中华大地上逐渐演变为靠养殖才能满足饕餮需求的物种呢?
这一切,都要感谢一个人——马世俊。
1951年,马世俊中断学业从明尼苏达大学回国,深入微山湖、洪泽湖调查,1954年提出了“水利先行、农业改造、生态调控”的治蝗方案。
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大背景下,这一方案卓有成效,截止到今年,全国蝗灾面积减少58%!
若不是有他在,这几年的饥荒恐怕会更严重。
唐植桐天马行空的想着,直接将自行车骑到了麦田边。
冰棍箱子上明晃晃的写着“雪糕”二字,看到两个冰糕箱子,初中生先停了手,用胳膊在满头大汗的额头擦出一片黑色的灰迹后,一脸期盼的看着唐植桐。
“同志们,部里领导体恤,给大家准备了冰棍,先停停手里的活,吃完了再干。”苏庆祥在看到唐植桐往下卸箱子的时候,用手拢了个喇叭,放在嘴边宣布道。
听到苏庆祥的话,麦场上响起了三三两两“感谢领导”的声音,停工的也越来越多。
唐植桐也听到了,不禁感叹苏庆祥会做人,将这一功劳按在上级部门头上,既维护了上级部门的形象,还避免了被揪着说下基层吃冰棍不符合规矩。
因为唐植桐这一路将冰棍放在空间的缘故,所有冰棍无一融化。
猴急的初中生最先凑上来,第一批吃上了冰棍。
有两个初中生由于在下嘴之前舔过嘴唇,吃的第一口就被冰棍黏住了,一揪生疼,急的嗷嗷叫。
寒冬下的东北,电线杆是甜的,品尝电线杆容易黏住舌头,没想到太阳这么毒的四九城夏天也能看到这一幕。
两个初中生的模样引得大家哈哈大笑,用了半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