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青松的布置下,归信营并未设高墙围栏,也未配以重兵看守,只在四周布了两层巡逻队和三处简易哨塔。
这不是放松防备,而是故意为之。
秦浩要让他们知道,这里不是囚笼,而是新生之地。
你愿留,就留下;你不愿,那也没关系,不送。
可你一旦离开,永远失去回来的资格。
就这个态度,反倒让归信营的军士一个都没走。
甚至还有五十多个原本在咸阳做杂役的逃兵,主动请求补入营中。
其中有一个姓邢的,年不过二十,长得瘦小,膝盖上带着伤疤,入营第三天就带着弟弟跪在张青松营前,自报身份,说自己原是大晋城卫营破军队的杂兵,因逃役被追杀,一路逃入秦地,愿以死谢罪,只求能给弟弟一个户籍。
张青松将他兄弟两个收下之后,把这事原原本本写入备案,然后送去香妃那边。
五天之后,这个“兄弟愿为户籍舍命”的故事就传遍了市井,说得绘声绘色,说他弟弟小时候得过病,瘸了一条腿,哥哥带他从晋边走了八百里山道,一路乞讨,一路逃兵,终于到了秦国。
最后还加了一句:“跪了三天三夜,才得一纸秦国的户籍!”
这句话后头添了一句煽情的话:“他没求高官厚禄,只求能当个秦人!”
听众一边听一边哭,说书人光靠这一段一个月换了三家茶馆,生意火得不行。
秦浩在军府听人复述完这段,只是把手中毛笔往砚边一磕,轻声道:
“他们越信,就越不敢动!”
“不是怕我们杀,是怕我们比他们更像一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