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我的人,我就能掌握;自己跑了的,我就留不住!”
“懂了吗?”
张青松点头。
“属下这就安排!”
……
五日后,大秦东南边境越楚交界,一支穿着杂色军甲的兵队深夜潜入边寨,打伤守卫数人,破寨而入。
营中燃起小火,随后听到楚语口令,片刻后撤走。
越国边防次日查探时发现营墙破裂,地上残留秦国制式兵刃碎片及数枚楚国军号兵牌。
消息传回越都,越王坐在殿中沉默了良久,最后只吐出一句。
“狗咬狗!”
“但不能咬上我大越的腿!”
……
三日后,越国使者秘密抵达秦国。
传话:
“陛下欲借大越为中人,缓楚秦之争!”
“大越不愿卷入两国战事,愿为和平而奔走!”
秦浩收到使者密信,看完后没有立刻回复。
只是转身吩咐:
“让香妃娘娘的人,在市井里多讲点‘越楚边界小战’的事!”
“添点料!”
“说越国受楚逼压,屡遭挑衅,民怨沸腾!”
“说越国边民盼秦国出手替天行道!”
“说越王心怀善意,欲救百姓于水火!”
“不用多,不要假,只要大家信!”
张青松低声:“殿下是想……让越国自己把自己拉进来?”
秦浩轻笑。
“他们不是想中立么?”
“那我就给他们铺条路,让他们中立不成,也退不了身!”
“到那时候,他们不敢退,也不敢跟楚国同盟!”
“他们只能往我这靠!”
“我没打他们,我没威胁他们,我甚至没回他们的信!”
“可他们最后,却只能听我的话!”
“这就是‘熬人’!”
“不是让你去赢,而是让你看着别人自己认输!”
张青松望着秦浩,心里已经没什么话说了。
这仗还没开打。
但十八国,已经开始掉队了。
一个时辰前,香妃娘娘的人已经将第一批“故事”送入坊间。
口口相传最快,尤其是在咸阳这样人口密集的都城,只需一个茶铺说书的开个头,下面的人立刻接着编,编着编着,就变成“越国官兵受尽楚国压迫,三十年老兵被逐出军营,妻女被污,愤而反抗,投奔秦地,求秦王出兵以护百姓”这类版本。
几个说书的配合得极好,不约而同地在各大街口搭台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