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是淮南富商易家的长孙,今年二十岁的年纪, 为人十分可靠。他自十二岁起便跟随其父经商,走遍南北各处,十六岁时,已然能独立将店面打理得仅仅有条。
如今张清丰管着易家的皮毛丝绸生意, 拿南边质地上佳的丝绸运到北地,再贩卖皮毛入大夏各处, 一来一回,盈利颇丰。
除了京城这家, 他在许多富饶的州府亦有分店二十余处, 经商时结交了不少朋友。
早年张清丰曾去过西胡,却碰到了马匪,机缘巧合之下被视察民情的戎楼所救,两人就此相识, 因性情颇为投契,常有来往。
彼时戎楼已然知道谭氏住在淮南的事, 特地问过, 张清丰留了意,回淮南后寻机拜望谭氏, 颇为尊敬,易家在淮南的生意愈发顺风顺水。及至宇文家坍塌, 他们因交情极广,也未受太大影响。
这回谭氏想请他帮忙,张清丰并未推辞,特地将谭氏安排在这院落中安身。
只是他前两日才出京城,去了近处另一家店面,至今尚未归来。
事涉建章宫,张清丰肯出手相助,着实难得。
伽罗满心感激,当然不敢平添事端,每日除了晌午在院里坐着晒晒太阳,连屋子都不怎么出去。只是秋光渐深,木叶凋零,时气愈来愈冷,便由那位杨姑姑出面,去外头买了几套御寒的衣裳。
华裳帮她整理,瞧见那霞红色的绣金披风,不由道:“这倒跟姑娘先前穿过的那件很像。”
杨姑姑就在旁边喝茶,闻言笑道:“这是今年最时兴的。说是中秋灯会上有个姑娘穿了这样的披风,满街灯光照着,格外漂亮,把那晚游灯的姑娘都给比下去了。蝉衣坊当即仿着样式做了,那些侯门千金都抢着买。傅姑娘生得好看,穿了这件,必定漂亮!”
伽罗闻言,抿唇一笑,“多谢杨姑姑费心了。”
杨姑姑又道:“好衣裳配美人,那才好看。姑娘瞧旁边那个绢袋,里头是镶了金边的薄纱,都有小金钩,可以挂在这披风帽兜底下的金环里。配着那薄纱,也很好看!对了——姑娘先坐会儿,我去瞧瞧午饭,应当快好了。”
说罢,笑吟吟的出去。
华裳旋即取了那绢袋瞧,果然薄纱轻如蝉翼,虽不及伽罗那晚金丝织就的衣裳华贵夺目,绣工裁剪却也有八分相似。
她瞧着伽罗,略带笑意,“杨姑姑方才说的可是姑娘?”
“这件收起来吧,换那件杏黄的。”伽罗避开目光,低头喝茶。
猛然翻起的回忆,触动心绪,明明是则有意思的逸闻,此刻听来,却叫人五味杂陈,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