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杏:“……”
她没记错的话,工地的账单每隔五日都会送一次。
沈清棠护送沈清丹那段时日,工地上的人不好找她,便改成了十天一送。
不管如何,学院的大概开支沈清棠是知道的,怎么这会儿突然心疼了?
春杏是个很简单的人,想法都写在脸上,沈清棠不难猜出她想什么。
主动开口解惑:“平日里我收到的账单都是一段时日的,许是几百两银子,许是几十两银子,总归看着不算很多。
你也知道,最近事太多,我没有季宴时那么强大,只能挑着生意上比较重要的事先处理一下。
其余的还没算账呢!今日我才在书院的账本上看见了总支出。我也没想到几十、几百两银子最多的千余两银子,最后加起来能有这么多!”
虽说不是黄金万两,但白银万两对沈清棠来说也是不小的开支。
春杏安慰沈清棠,“夫人,你不是说一次性投入持续性产出?你看建好的学院能用很多年。买来的武器、桌椅、打的木床木柜都能用好多年呢!这回都添置好,以后好几年都不用再花银子。”
沈清棠委屈的嘟嘴,“建学院只是第一步。之后还要养这么多学子、夫子还有其他工人。说不定每个月都得有几千两甚至上万两的支出。”
当然,之前沈清棠跟那些建筑工人说的很清楚,她会让孩子们免费上学,但是不管饭。”
成千上万的学子她可养不起。
最多,会补贴一些家庭着实困难的孩子。
另外给买不起校服的孩子免费提供几套校服。
在边关,不管哪个国家的边关,不困难的家庭才是少数,大多数家庭都困难。
春杏听着也头大,想了想,建议沈清棠:“夫人,要不你找王爷要些银子?”
沈清棠“哼!”了一声,撇嘴嫌弃:“别看你家王爷穿的人五人六,一身行头几千两银子都打不住。可他兜比他脸还干净!”
季宴时要养的人比她多的多。
以前单养秦家军就让他捉襟见肘,办其他事的时候精打细算。
以后再加上季家军,指不定他本人还得靠她养。
软饭男!
沈清棠吐槽:“你家王爷当初流落北川时,兜里一个字都没有,在我家都是白吃白喝!”
后来倒是帮忙了,但那是后话。
春杏不说话了。
不敢说。
***
三日过后,来找沈屿之报名同去京城的人加起来并不算少。
其中大多数是那日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