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严重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他摊开手,做出一个无奈又忧虑的手势:“舆论的压力,群众的口碑,内部同志们的看法,这些都是我们组织部门不得不慎重考虑的客观存在啊。”
“‘论资排辈’固然是我们要打破的陋习,但它的存在,有其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土壤,是一种客观现象。”
“我们推进改革,需要魄力,但也需要策略,需要把握好度,需要兼顾各方面的接受程度。”
“否则,‘破格’提拔带来的,可能不是激励,而是混乱;不是团结,而是裂痕。”
“到时候,组织工作的被动局面,谁来负责?”
“我们又如何向上级、向全县干部群众交代?”
蒋珂文的话,像一盆精心调制的温水,表面上不疾不徐、有理有据,甚至带着几分“为大局着想”的恳切,实则精准地浇在了吴新田点燃的火焰上。
他巧妙地将“资历不足”这个技术性问题,上升到了“破坏队伍稳定”、“引发负面舆论”、“违背组织程序严肃性”的高度。
他提到的“其他干部的不平衡心理”、“论资排辈的客观存在”,更是精准地戳中了一些常委潜意识里对“秩序”和“平衡”的维护心态,也暗示了江昭阳若被破格提拔可能引发的内部震荡和潜在抵制。
他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刚刚被吴新田点燃的些许热度瞬间冷却。
支持江昭阳的人,一时语塞,被“条例”、“年限”、“稳定”、“舆论”这些沉甸甸的词语压住。
原本就心存疑虑或保守的人,则暗暗点头,觉得蒋珂文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而其他的人,则陷入了更深的沉默和权衡。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张力,支持与反对的力量在无形的天平上较量着。
会场内,好几名班子成员极轻微地点了点头。
有人重新拿起面前的保温杯,默默抿了一口,热气虚虚地在他眼前缭绕。
“同志们,破格,不等于不讲规矩!”蒋珂文又摊开双手,语调转为语重心长,仿佛肩上担着组织工作的万千不易,“若是就这样硬提上去,会不会显得过于操切?”
“会不会让人觉得……这个位置来得太容易?”
“太有照顾倾斜嫌疑?”
他目光转向魏榕,似乎寻求认可:“工作是要讲点实际困难和操作韧性的,魏书记。群众的看法,下面的心声,不能不重视啊。”
“队伍里的情绪稳不稳,关系到整个组织工作的根基牢不牢!”
“虽说要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