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问题上争执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多道理。
这几个月没吵,他怎么好像开窍了一般?
公孙瓒摆摆手,心中暗爽,却若无其事地淡淡道:
“不用这样看我。”
“这是一个很现实简单的道理。”
“乌桓人又没有兵灾天灾的,为什么会挨饿?”
“是因为他们一直拼命的生孩子,生孩子,而他们的土地就只能养活这么多牛羊,这些牛羊就只能养这么多人,人口上限了懂吧?”
“人口上限的时候,战争是在所难免的,你再怎么压制也没有用。”
“除非你有办法扩大粮食产量,供应更多的人口。”
“但是你扪心自问,你有办法稳定地扩大粮食产量吗?”
“大到袁绍找你索取粮食的时候你能分他一些,大到能顺便养活人口日益增长的外族人?”
刘虞对自己的政务了如指掌,自信道:
“至少这几年没有问题。”
“等中原平定,就算乌桓反扑我也不惧。”
公孙瓒眯起眼睛道:“那你还是不同意出兵咯?”
刘虞想了想,让步道:
“我不同意你出兵,但也不阻拦你出兵。”
“粮草的事情你自己想办法。”
“由你那你几个亲信的县城供应粮草。”
“其他地的粮草是答应卖给乌桓的,不能动。”
“你虽然说得有点道理,但都是长远的事情。”
“但短期内与乌桓停战,互通有无绝对是有好处的。”
“我认为既然与乌桓签订了一年的契约就不能食言。”
“且看一年后的变化,若一年后效果不佳,我再考虑其他的。”
虽然公孙瓒和刘虞不对付,但对刘虞的人品还是信任的。
毕竟连当皇帝的诱惑都忍住了,全心全意地搞民生,论迹不论心,算得上一个君子。
他既然说不阻拦他出兵,那就不会阻拦。
公孙瓒此行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他也懒得纠结乌桓的事情了,只要把刘备接过来,分分钟打爆乌桓的狗头。
根本不用纠结民生不民生的。
这大汉论搞民生,谁能搞得过刘备?
于是公孙瓒拱了拱手,随意道:
“那我没什么事了,先走了。”
刘虞看着公孙瓒离去的背影,嘀咕道:
“这家伙什么时候这么讲道理了?”
要知道,以前公孙瓒肚子里没多少墨水,经常说不过刘虞,说不过就要发脾气。
刘虞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