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的尴尬。
只听赵佶开口又道:“郑将军此番剿贼大胜,不若把战阵沙场的事情拿来说说如何?”
郑智闻言,脑中一转,开口便道:“此番剿贼,众将士众志成城,奋勇当先,却是也胜得有些侥幸,捷报之中,陛下也得知其中许多细节,贼势之大,动则五七万人马来去纵横,幸好此次童枢密准备得妥当,开战时机也是正好。若是再与贼人几月半年整兵备武,再想胜之,必是难上加难。”
赵佶听言,眉头慢慢皱起,问道:“郑将军倒是实在,旁人作战,败了也说胜了。郑将军胜了却说侥幸。可见贼人之势何其大,山匪之患,如何变成如此大患,其中道理,郑将军可能说道一二?”
赵佶也是想不通,头前接到的禀报,都说是梁山之贼,梁山梁山,不过就是山贼的意思。高俅出征之时,更是信誓旦旦。如今忽然这山贼势力就超乎想象了,赵佶哪里能想得通。
“回陛下,梁山之贼,非山匪小患也。宋江其人,善于收拢人心,笼络无数愚昧之民,晁盖更是早早就于水泊梁山之上蛰伏,经营多年,早已成势,只是旁人皆不知晓。高太尉一战,梁山大胜之后,声名大噪。北方几路州府之强人,皆往梁山苟合,如此才迅速成得大势。还有一事重大,微臣并未在捷报中提起,本想大殿之上面见圣上时面呈御览,此时便与陛下先看。”郑智说完,便伸手到怀中去拿什么东西。
赵佶听得郑智言语,心中更是沉重,虽然事情已经了结,却是还能从郑智口中感受到一种不安全感。
再看郑智掏出来的东西,正是一封书信,这书信便是郑智下午刚刚写好的军事计划,也就是童贯让郑智伪造的那一份军事计划。此时给赵佶,时机实在是好,还容得郑智有机会为此事前后铺垫。当真是帮了童贯一个天大的忙。
赵佶面色微沉接过书信,展开之后,洋洋洒洒好几页纸。赵佶展开便读,越读越是心惊。
梁山胜得一仗,杀得高俅之后,随即便计划要进攻大名府,过得大名府也就直通汴梁了。
赵佶看完,默不作声。只递给身边王黼去看,王黼接过,读得眉头大皱,这份计划若是成型,此时汴梁之外,只怕就是十万贼兵围城了。大宋一百多年,何曾有过这样的事情。
郑智看得两人表情,松得一口气,童贯之托,已然成功。
“郑将军,明日上朝之时,你到大殿等候,退朝之后朕有话问你。”赵佶与王黼对视一眼,随即说道。
“是!”郑智拱手答道。
赵佶随即站起身来,只道:“今夜就此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