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内心对知已的愧意,总是在折磨着他。
“陛下,您从来没有离开南昌!”
鞠躬站于陛下的身后,李幕臣轻声的提醒道。
有些事情,陛下或许可以知道,但绝不能留下任何证据。
“你都安排好了?”
“陛下,预知您的需要并完成它是臣的职责!”
点点头,唐浩然知道他说的是事实,当年天津之别后,自己便再也未曾见过谭嗣同,无论如何,都必须如此,为了帝国的将来,为了皇家的荣誉,同样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
“源友,你知道吗?”
手扶着扶栏,唐浩然想到了当年离开武昌时,两人一路上的畅谈。
“朕平生仅有复生一位知己而已,复生之豪情侠骨,远非朕所能及!”
实际上,如果换身而处的话,唐浩然永远不会冒险来见谭嗣同,一是怕他扣留,至于二嘛,恐怕还会心存着一丝侥幸,希望能够最后搏上一搏,没准还有夺天下的可能,这就是自己与谭嗣同之间最大的不同。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摇着头,唐浩然闭着眼睛说道。
“复生虽为革命者,但其胸中之侠气,堪称当世之豪侠!”
对于陛下的知己,李幕臣自然没有点评的权力,甚至如果可以的话,他都不敢去听,但他却又不得不去听,因为他知道,对于陛下而言,现在他需要有人去倾听,而作为这一切的策划者以及实施者的他,无疑是最好的聆听者。
同样,也是最好的替罪羊。
但李幕臣知道自己没有其它的选择,作为臣子,有些黑锅他必须要为陛下背负。对于国家而言谭嗣同,是个不稳定的因素,是个变数,是国家不可承受的变数。
陛下明白,也理解……所以。
“复生与朕虽道不同,然其却是朕之挚友,此次身陷于兵乱之中,实是朕之不忍,嗯,朕欲收其子为养子,不知卿以为如何?”
“陛下……”
再次深鞠躬,李幕臣说道,
“有些事情,陛下无须去做,谭嗣同虽为陛下之挚友,然其之主张却不利于帝国,陛下若收其子为养子,将置国家于何处?请陛下三思!”
一句话加以反驳之后,李幕臣唯恐自己的建议会让陛下心恼,便又特意补充道。
“若是陛下实不忍见挚友妻儿孤零,可着人前往慰问,每月送上一笔钱财供养其妻儿,既可全陛下对友人之情,又不至陷国家法律于不顾……”
点了点头,唐浩然抿了下嘴唇说道。
“好吧,既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