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现在,最为关键的就是海战。”
唐浩然随即出了指示,报告继续进行着,他的命令和指示也接连出,战争机器的核心部分已经像这样子运转了几个月。
偶尔,他会把视线投向蔡锷,世事弄人,或许只有这句话才能历史的变化,原本蔡锷的命运已经发生了转变,他成为东北大学的一名助教,似乎远离的军队,但是因为他在留学归国后,并没有取消预备征召的资格,所以才会被意外的征召到军队,在接到征召令的时候,作为大学助教的他病没有拒绝这征召令,而是作为军官在军队中服役,知道被外界知道他是大学助教之后,由报纸加以报道,如此膛浩然才知道,蔡锷这位近代史上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在走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原地,成为了东北军的一名军官。于是他便直接插手了这件事,将其调入侍从参谋室,成为了自己的侍从参谋。
在提到海军之后,只是询问了一下海军的备战情况,八海十三波,这是海军的主力有了这只舰队,唐浩然绝不会怀疑自己会输掉海战,更何况这支舰队还在技术上有着绝对的领先优势。
唯一让人忧心的恐怕就是海军选择的交战区域,可以说海军牺牲了自己最大的优势,当然在另一方面,他后来却又赞同这种军事冒险,有很多时候,冒险,往往可以改变一切,就像对于海军制定的这个计划一样,至少可以打俄罗斯人一个措手不及。
进而赢得这场战争。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过只是往好的一方面去想,如果战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这当然是不可接受的。
“……于镇海湾警戒的海军主力一直对炮术进行严格的练习,现在海军已经把交战距离从六公里延长至12公里,命中率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可以好不客气地说,根据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情报,在这一交战距离,俄罗斯第二太平洋舰队发射的炮弹对我军不构成任何威胁!”
在某总程度上,这是一种自信,当然,这种自信同样建立与技术之上,如果没有采用一些新的技术,东北海军的命中率以及交战距离不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相比之下,在多佛尔事件中俄罗斯第二太平洋舰队所表现出来的命中率,可以说是完全不值一提的。
在很大程度上东北需要感谢英国,英国除了将最先进的海军技术转让与东北之外,更像东北提供了大量军事情报,比如英国海军对多佛尔事件进行的调查,那一调查,可是在俄罗斯军队为避免与英国发生冲突,不加保留地提供了全部资料,从而让英国队俄罗斯第二太平洋舰队的训练水平,尤其是炮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