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重要的是——未来中国的石油安全将会因此得到保障。
“将来,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会通过公投的方式,把南洋共和国并入中国!在此之前,无论别人怎么说,对于我们而言,南洋共和国都是我们的本土!”
唐浩然之所以会这么自信,那是因为英国人做出让步——英国默认荷属婆罗洲的独立,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保证其独立,而非作为中国的殖民地。
而英国人之所以会让步,倒不是说英国人大度,完全是因为先前在荷属东印问题上,英国信誓旦旦的言道着什么“光荣中立”,言道着什么不干涉,好吧!在华侨的问题的上,你们保持中立,那么,现在,当荷兰人向你们救助的时候,中国需要英国保持先前的态度。
英国人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一面是传统盟友的求助,一面是新朋友的怒火。
当然更重要的是,英国先前的官方表态,实际上已经断绝了其可能“走钢丝”的可能,在荷兰与中国之间,他们只能做出一个选择,否则其只能保持中立,而众所周知,其一但保持中立,别说是婆罗洲,甚至荷兰会失去整个东印度——相比于东北的军事力量,荷兰的军事力量是不值一提的。
当东北海军第一舰队出现在巴达维亚外海的时候,开始于荷属东印进行威慑性巡航的时候,英国作出了对他们,同样也是对荷兰人最有利的决定——荷兰撤出婆罗洲,同意其独立,而作为其新朋友的东北,则保证确保南洋共和国随后的独立性。
指往一个侨民建立的国家保持独立性?这原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更何况是这个由华侨建立的国家,还是直接受益于本土舰队的全力支持方才建立。
但无论如何,对于唐浩然来说,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了——婆罗洲、石油,当然还有于南洋的立足点。
“崇山,你觉得现在,在当前的这种局面之下,北洋那边,会不会暂时放松警惕?”
看着刚刚从京城回到大连的李玉新,唐浩然的脸上带着微笑,现在南洋事件吸引着全中国的注意力,从情报上显示,北洋也在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自然乐意看到东北的力量为南洋所牵制。
“那要看如何去看待这一问题了!”
李玉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而后看着大帅缓声说道。
“世人皆知,东北的陆上军力,完全为俄人所牵绊,东北十万大军中的七万屯于对俄边境之地,仅余三万之兵,却又分散于朝鲜,如辽宁之地,不过仅屯驻两个混成协,几乎可谓是千里不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