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真的点点头,中村朝着远处看了一眼,此时船已经靠上了码头。
“所以,我们才要来这,所以,我们才要来清国,要知道,清国是日本最后的希望了。像加藤阁下和山川先生都是这样想的,你看……”
加藤先生指的是现在的东京帝国大学校长加藤弘之。他是但马国出石藩的出身的藩士,刚开始时学的是“兰学”,那是研究荷兰的西学,并因兰学而为幕府所用,成为了“番书调所”的教授。后来其准确的判断了时势,在幕府末期的骚乱时期自学了德语。当时整个日本学过德语的只有加藤弘之一个人。维新后抛弃了兰学,成为了日本德国学术借的第一权威,又被招入了新政府,进而率先引进了德国哲学。正是因其对高等教育的贡献,才使得其在日本有着“六大教育家”的声誉。
而与同行的还有帝国大学的教授山川健次郎也一样。他出生于会津藩的藩士家庭,会津若松城被攻破后,不吃不喝的来到东京,之后跑去了美国,苦学物理。作为日本物理学的创始人他同样也在这条船上,和加藤弘之先生一同与他们搭乘同一艘船。如同每一个心存希望的日本人一样,大家都来了清国。显然他们都将清国视为日本的希望。
“他们都是大人物!”
望着天津港古川话声略微一沉。
“我们都是小人物,甚至都不会说汉语,更不要提大学都没有毕业,在这里又有什么用?”
是的加藤弘之他们是大人物,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清国,他们都会受到别人的欢迎,可相比之下,作为小人物的他们,来到清国后所需要面对的又会是什么呢?别的不说,到时候恐怕就连吃饭都成问题。
“他们都是藩士出身,自然会说汉语,不过你以为这里是日本吗?日本每年毕业的学士(1)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在日本反而显得没有什么重要的。可是清国呢?在李鸿章的手下,可真没有几个学士,而且在学术方面也一样,现在的清国,就像维新时的日本一样,你不是经常感叹我们生的太晚了吗?所以失去了像加藤阁下,像山川先生那样的机会,现在,在清国,我们所面对的不正是这样的机会吗?”
实际上这样的对话,在过去的几天中,两人谈过很多次,现在的古川根本就不需要中村再去游说,他并不后悔离开日本。
好友的沉默让中村又加重语气说道。
“没准,我们到了北洋衙门,就能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要知道,李鸿章那才是真正的东洋俾斯麦啊!”
提及李鸿章的时候,中村的语气中完全是一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