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必须抓住现在的时机了。否则的话,后悔莫及!
从延安总部和八路军总部指导思想说,那都是要分兵发展,建军、建党、建政的,兵力是多多益善!
但萧四明又不愿盲目扩军,因扩军而稀释主力战斗力!
大平原上人口稠密,不缺兵源。竖起招兵旗,就有吃粮人。别说是东进先遣支队这样的战绩突出、战功赫赫的精锐部队了,就是那些游杂武装,不是也能招兵买马、发展壮大么?只不过这些游杂武装,一遇到日军重兵围攻的困难局面,就容易垮掉。没办法,战斗力不行么!
记得开国上将张爱萍在回忆录中说,他初到皖东北拉部队时,很快就发展了五、六千人的部队。但由于缺乏骨干,一打仗,部队损失就大,跑散的特别多。一直到抗战结束,这支武装兵力一直都是五、六千人,只不过在战火中锤炼成了百战精锐!
既要抓住机会扩军,又不能盲目扩军,更不能因为扩军稀释主力战斗力,确实是个矛盾呢!
想了一会儿,萧四明对石破山说:“给政委发报,部队在作战间隙要注意发动群众,动员青年入伍参军。各团、各直属营、连,都要建立补充营、新兵营,边行军边训练。要给干部们讲清楚,打仗是为了消灭敌人,也是为了保存自己、壮大自己、发展自己。八路军现在还很弱小,发展成20万、30万、50万,依然十分弱小。不管什么时候,八路军发展壮大的指导思想是不会变的!如果我们有几百万野战军,吓也把小鬼子给吓死了!”
萧四明让各团和各直属营连建立补充营、新兵营,边打仗边训练,确实是个好办法。这些补充营、新兵营随主力行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就可以配合主力参战。到一定时候,一声令下,这些补充营、新兵营就可以直接编入部队!
石破山一听,就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马上就响亮地喊了声:“是!”
见石破山要走,萧四明喊住了他,交待到:“豫北大地人口稠密,民风淳朴,兵源充足,适合扩军。告诉政委,攻占濮阳县城后,要迅速分兵横扫,摧毁日伪政权,宣传发动青年入伍。特别是受过初中、高中、大学教育的青年,有多少要多少!我们的兵工厂、炮兵团、装甲营、工兵营,都需要有文化基础的战士!东进山东腹地创建根据地,也需要大批的干部!”
说到这里时,萧四明叹息一声,有点惋惜地说到:“可惜,日军不会给我们留足够的扩军时间的,得抓紧啊!”
石破山问了一句:“司令员,确认各直属营、直属连也可以建补充营、新兵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