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万民,以身卫国。朕继大统,承高皇帝遗训,居金陵之腴,时刻不忘北疆之险。鞑靼虽已称臣,然-狼-子-野-心不灭,窥伺我中原之地。瓦剌同为异族,秋肥虏壮之时,多兴兵来犯。北疆边卫军民,苦其久矣。”
出言的反对迁都的朝臣,面现羞惭,讷然不语。
“朕舍锦绣膏粱之地,迁都北京,誓以身守国门,护我大明万千子民!”
群臣震撼。
哪怕知道后世历史,知道后世人对永乐帝的评价,在这一刻,亲耳听到永乐帝道出的一番话,仍是热血上涌,豪情顿生。激动之余,仍不忘,当下正是刷好感的最佳时机。
打定主意,拉着身边的张辅一同下拜,“陛下圣明!”
张辅一时没反应过来,动慢了一拍。直到孟喊出万岁,才猛然回,用比孟更大的声音,高喊万岁。
随着成国公,定国公,淇国公,武阳侯等纷纷下拜,反对迁都的朝臣瞬间了悟,大势已去。
武将表态,文臣不能许久站着。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震耳的万岁省中,跪地,顿首。
迁都之事,就此一锤定音。
朱高煦和朱高燧很激动,对老爹的崇拜之情犹如滔滔江水,奔涌而出。
霸气侧漏的永乐大帝端坐龙椅,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在暗爽,这种感觉,当真是无比的舒爽。
敲定迁都一事,户部上奏京城赈灾。
夏元吉表示,户部不差钱,就是差点粮食。交趾运来的粮食,部分补充给了边军,又分出一批运往征讨朝鲜大军,眼瞅着陛下又要北巡,随时可能征沙漠,粮食当真不够用。
原本,这事和孟没多大干系,偏偏夏司徒一边表示粮食不够,一边瞄向孟。一眼接一眼,想说是错觉都不可能。
孟无语,户部没粮,看他甚?
夏司徒表示,以兴宁伯的聪明才智,会不晓得他是什么意思?刚刚他可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兴宁伯的,礼尚往来,总该有点表示。
孟转开视线,他没看到,什么都没看到!
夏司徒毫不气馁,继续瞄。
几分钟过去,孟伯爷终于撑不住了,不能自己出面,干脆凑到张辅耳边,低声道:“张兄,能否帮小弟一个忙?”
被兴宁伯叫哥,张辅受宠若惊。
定国公似有觉,转头,冷眸扫过,新城侯喜色尽褪,只余惊吓。
孟也没办法,谁让国公爷距离较远,不具备扔牌子的条件,只能就近请张辅帮忙、
“侯爷,是这样……”
简短说明,张辅意动,顶着巨大的压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