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攻城,扬州守将吴礼已缚监察御史王彬及指挥崇刚至燕王帐前,举城投燕。
扬州一下,各州县闻风而降。燕军连下高邮,通州,泰州等地,
建文四年五月己亥,燕军在仪真立下大营,为下江都,秘使南京的细用间,使言官弹劾江都守将陈瑄。
陈瑄被疑,久积的不满一朝爆发,暗中派人联络燕王,愿领舟师一起归燕。
那群腐儒整天往他身上泼污水,说他不忠,与燕王暗有联络,天子听信一面之词,要收回他的兵权,召他回京,怎能不使人心寒?
不愿坐以待毙,干脆不忠给朝廷看!
拼死拼活还要被污蔑,老子受够了!与其白背个罪名,不如跟着燕王一起造反!
陈瑄跳槽,燕王自然大喜,搞了这么多动,在江北扎营不攻,为的就是江都的这支舟师!
如今舟师在手,建文帝还有什么办法能阻拦自己过江?
闻听江都等地归于燕王,守将集体跳槽,建文帝大惊失色,弹劾江北武将的言官蹦跶得更欢,这群莽夫果然投燕,他们弹劾得没错。
可当建文帝问及江边防守时,言官们瞬间哑火。
武将没了,谁还能为皇帝打仗?
平日里指点江山,打压武将,动不动就要参上一本的文官们,燕王打到门口才发现,没有武将,他们随时可能被燕王揪起领子咔嚓了事。
募兵归来的黄子澄当庭大哭:“大势去矣!吾辈万死不足以赎误国之罪!”
建文帝比黄子澄更想哭,文臣不堪用,武将纷纷跳槽,如今还有谁能拉他一把?
盛庸?
徐辉祖?
耿炳文?
朱允炆很迷茫,他终于明白“孤家寡人”到底是什么滋味了。
魏国公府内,徐辉祖放下笔,看着坐在面前的徐增寿,情复杂。
“兄长还没看清天子的为人?”徐增寿冷笑,一条结痂的疤痕横贯左颊,“若非小弟事先得了消息,此时早成刀下亡魂。天子为何突然召兄长回京,府外的那些天子亲军又是怎么回事,兄长还不清楚?”
徐辉祖苦笑。
月前抵京,方知天子欲捉拿徐增寿,结果自己这个四弟胆大包天,和天子亲军动起了刀子,连杀数人,一路逃入魏国公府,捧出高皇帝的丹书铁券,面向皇宫方向而跪,大声道:“天子不恤臣下,听信奸佞之言,任小人摆布,妄杀忠良!”
徐增寿这一闹,京中勋贵累积的不满也找到了宣泄口。
有铁券的,举着铁券同徐增寿一起跪,没铁券的也要跟着凑一把热闹。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