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回去。”杨锦文催促道。
温玲点点头,跟着他小心翼翼地踩着田埂,往旁边的大路走去。
“不是,杨锦文,你不觉得这很治愈吗?”
治愈个锤子……杨锦文心里腹诽,他想了想,回答道:“你是看客,当然看着爽,你去试一试,用镰刀割稻谷,然后攥着一把把的稻谷,使劲往那桶里砸,三两下你就熬不住了。
又晒又累,双脚都得陷进泥坑里,拔都拔不出来。而且,当天还得把这些脱粒的稻谷,一趟一趟的背回去,把谷粒铺在地上晾晒,没你想象的那么美好。”
温玲撇撇嘴:“这也是劳动的果实,虽然辛苦,但也是劳有所值。”
“是吗?”杨锦文道:“三分之一都是公家的,不全是自己的。”
温玲不再说话了,去粮食局交公粮的场景,她是看见过的。
“这几天,猫哥火急火燎的赶回家,就是帮他老爸老妈抢收稻谷呢。”
“他们家住在那儿?”
“远着呢,嘉兴区那边。”
温玲点点头,上了大路后,她果然看见杨锦文所讲的事情。
一家老小,四口人背着背篓,里面全是湿哒哒的稻谷,他们光着双脚,脚上全是泥巴,脖子上缠着毛巾,汗水把头发都打湿了。
年龄最大也六十好几了,因为背的太重,背都快弯在地下了。
年龄最小的只有七八岁,还是个小学女生,全身脏兮兮的,头发上全是泥浆。
杨锦文赶紧把手里的鱼竿和竹篮递给温玲,跑去女孩身边,接过她的背篓:“燕子,哥帮你背。”
燕子笑道:“哥,把你衣服弄脏了。”
“不碍事的。”
杨锦文单手接过她身上的背篓,双手一穿,很轻松的背在了背上。
这女孩一家人就住在杨锦文老家的隔壁,长的又黄又瘦,穿的也很不好。
早上,从城里来的时候,温玲见过她,很爱笑、很腼腆的女孩。
温玲还给她拿过糖吃,此时,女孩见到她,甜甜的笑着,不说话,只是笑。
温玲问她:“累不?”
女孩摇头:“不累。”
女孩很不好意思,回答完之后,就凑近杨锦文身边:“哥,你钓着鱼了吗?”
杨锦文摇头:“空军。”
“空军什么意思啊?”
“我怎么和你解释呢,就是你考试考零分。”
“我才没有呢。”
“我开个玩笑嘛。”
女孩的爸妈看了看杨锦文,当爸的道:“锦文,今天下午要回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