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衣沐华用挣来的银子,在东街租了间铺面,取名百宝店。
店内什么都卖,下雨卖雨具,天晴卖风筝,花灯节卖花灯,观音诞卖祈福锁等等。
开店之初,曾妈觉得衣沐华胡来,碍于她小姐身份不好反对,只得依她的吩咐做,想着亏钱时再提出异议,怎料半个月下来,百宝店非但没亏,还盈利了。
曾妈傻眼,完全不明白,为何杂乱的百宝店能盈利。
原来百宝店,看似杂卖,没有竞争力,实则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成为一家契合客人心意的店。
衣沐华将市场需求信息与季节气候节日联系在一起,分析出客人未来将会购买的物品,甚至连客人颜色喜好,她都了如指掌。
信城中的少女喜欢粉色,少妇中意黄色,上了年级的妇人偏爱青色,所以店内卖少女的头绳以粉色居多,卖少妇的帕子有深浅黄两种,卖妇人的粗布就是青色。
毫不夸张地说,衣沐华比信城人更了解他们的购买习惯,因此百宝店里的物品畅销,也就不足为奇了。
久而久之,人们心里产生一种意识,有需求去百宝店,想要的那里都有。
百宝店由梅映辉和曾顺打理,衣沐华继续四下收集信息,曾妈做饭洗衣,芦院中吃白饭的只有姚叶娘和束己。
芦院是束己借来,有理由吃白饭,至于姚叶娘嘛,她是衣沐华的娘,更有吃白饭的理由。
信城米贵,好在大家齐心,解决了温饱。
这日百宝店新到一批货,曾顺和梅映辉去接货,衣沐华守铺子。
衣沐华正算账,隔壁传来说话声,“老李,你去仓库清点下米面。”
百宝店旁边是米店,这人说话不容人质疑,应是米店老板。
隔了一会,旁边传来关门声,衣沐华暗想大白天的,老板干嘛支开伙计关门啊?
有猫腻,衣沐华停下手里算盘,默默走到墙壁,找了张凳子坐下。
“怎么样,联系好了么?”
“已经和他约好,三日后在画舫上见。”
“你觉得他会同意吗?”
“只要他点头,日后就财源滚滚,傻子才不同意呢。”
“不错,往后是我们说了算,不愁没有钱。”
“趁这个时候,你我尽量多屯米。我还有事,先走了。”
听到这,衣沐华起身,远离墙边,待人走后,衣沐华心里异常沉重。
米店老板,财源滚滚,往后他们说了算,屯米,这些信息加在一起,她分析出一条结论,这些米店老板要联合起来垄断米面,哄抬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