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等那些被设计好的棋子入瓮,然后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棋子不只是别人,也包括了他陈云本身。
以身入局,胜天半子!
……
时间不断的推移。
高平之战,巩固了柴荣的地位。
战后,他为整饬军纪,斩杀了樊爱能、何徽等七十多名临阵脱逃的将士,同时对作战有功的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等人给予重赏。
五月,柴荣又乘胜追击,包围北汉都城太原,但由于粮饷不继,又加连日霖雨,士卒病疲,未能将其攻克。
而在忻口阻击辽军的部队又作战不利,大将史彦超恃勇战死,士气大挫。
六月,柴荣下诏班师。
伴随着高平之战立功,赵匡胤回师后的三月,被破格擢升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虽是加衔,但已属中高级将领。
十月,赵匡胤又升领永州防御使。
高平之战后,柴荣决定整顿积弊丛生的侍卫司,扩充“殿前诸班”的兵力为殿前军。
赵匡胤首先根据柴荣的指示,对侍卫司马步军进行汰除老弱和点选精锐的工作;
其次,他参与柴荣对殿前司的扩建,组成新的殿前司所属诸班直及龙捷、虎捷、铁骑、控鹤等诸禁军。
殿前司兵力大增,其所属禁军遂成为后周最精锐的军队,史称“兵甲之盛,近代无比”。
殿前司地位虽低于统辖大部分禁军的侍卫亲军司,但它所统辖的禁军是皇帝的亲卫军,赵匡胤成为柴荣的亲信将领之一。
赵匡胤也利用这次整顿禁军的机会,广泛地同各级将领接触。
另外,赵匡胤在军中结拜了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等“义社十兄弟”,并通过点选禁军和选募殿前军的机会,扶植了杨信、崔翰、田重进、张琼等一大批亲信,从而在殿前司中培植了自己的势力。
到这里,赵匡胤势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虽然赵匡胤的势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更多意义上还依赖于皇权。
准确说,他的势力全都来源于柴荣的宠幸。
如果赵匡胤失宠的话,那么目前的势力将会烟消云散。
所以,如果赵匡胤要在后周彻底站稳脚跟,又或者说后续能够发动“陈桥兵变”,光靠目前这些威望是不够的。
他必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威望,而不是依赖于柴荣宠幸所获得威望。
显德二年,五月,柴荣派兵攻取后晋灭亡时被后蜀占领的秦、阶、成、凤四州。
战事初期,后周军进展缓慢,一些朝臣坚请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