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会把弓箭和铁炮分在同一队,泛秀原本也想要采这种编制,但他发现手头上只有大众化的软弓,多半是藤条制作,这种弓的携带方便射速也很快,但是威力实在太小了!以前上战场的时候时而中一两箭只要下来稍加包裹,两三天就能愈合,这种武器显然不应该出现在旗本队中。
扶桑普遍没有蓄养家畜的习惯,少数耕牛都是村子里的珍宝,自然也缺乏牛皮和牛角之类的材料,所以复合弓严重缺乏,少量的弓胎弓虽然性能不错,但是价格几乎及得上太刀,购买的渠道也并不多,显然难以普及。至于弩这种装备,更是由于成本高昂技术精细而渐渐消失,如今连技法都失传了。最后在尾张只能采购了中庸的重藤弓,价格是二十贯一张,射程大约是一百五十步。
另外给平野甚右卫门配置了附近村子中的几十个幼童,让他传授投掷手里剑的技术,并且许诺择优者提拔为正式武士,这种技艺虽然一直只被领主们视作无用的奇巧淫技,不过泛秀却认为可以起到作用。比如在不适合携带长武器的场所……
基本的思路,是以枪阵正面迎敌,后面摆上铁炮兵,以铁炮的射击来摧毁敌方的士气和阵形,弓兵则是近距离狙杀敌方番头,再以枪兵的集团进攻来正面作战。虽然七十人还不足以完成这项任务,但是只要部众扩展到七百以上仍然采取这种制度,以目前的战争经验看应该是有效的。这个时代既没有高质量的大规模铁炮又缺乏成建制的骑兵,弓箭的质量也普遍较低,正规枪兵面对普通农兵的优势很大。而且长枪兵至少在数十年之内都是不可取代的主站力量,日后所要做的无非是进一步加强装备罢了。
随着领地的扩大,家臣也大多有余财购买战马,领内开始有了七八个骑着马武士,还有十几个以前立过战功的高等足轻也被提拔为骑兵,因为数量不多并且战马质量不尽如人意,不可能集中起来作战,足轻对骑兵的向往,更多的只是能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而已。虽然对此不满,但是对于整个时代也没什么办法,泛秀要求骑兵们尽量在合战中避免下马成为马上兵卒,建立起马上作战的习惯。
因为织田信长的“恩惠”,训练的工作就可以拜托给三个与力。桥本一巴已经有了二十年以上的铁炮经验,市川大介是弓道的名家,平田三位擅长枪术的兵法,都是可以倚重的力量。
领内的事务安置妥当,泛秀马不停蹄,立即又跑到津岛的商业町,去会见说定的南蛮商人。因为是在织田家的势力范围以内,身边只带着浅野长吉作随从,还有四名骑兵作侍卫。秀江伤愈之后,泛秀又立即换上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