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象上一次的《范阳经辩录》一样,这一批《千字文》同样在市面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但与《范阳经辩录》不同,《千字文》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极为低廉的价格,以至于比起一般人买纸墨自己抄写。还要便宜得多。世人除了对书籍采用地纸张颇为好奇外,更为惊讶这样的书籍怎么能有这样低的成本,更是对奚家印书坊后序的出版书籍充满了期待。
此次奚家印书坊在委托代理书坊销售时,虽然书价很低,但由于成本更低,且数量巨大。因此赚得比上次一点也不少。各书坊的老板同样是赚得盆满钵满。奚老大这回是真的从书中看出了商机,摩拳擦掌地要把印书的事业发扬光大。
印书坊中的工匠及帮工也都得到了一份颇为丰厚地工钱,同时作为奖励与纪念,书坊中每个参与的人,都得到了一本新版《千字文》。
这本《千字文》众工匠都是第一批读者。印书坊现在的识字活动在洗砚老师的主持下,开展得轰轰烈烈。而洗砚地新媳妇环儿,在经过了洗砚的突击培训后,也已经走马上任。在内堂办起了丫环婆子们参与的识字扫盲班。当然内堂的教材是没有免费提供的。只是以现在《千字文》的价格
购置,也不是什么大事。
卢家婢女皆识字的风雅故事一时传遍大江南北。尤其是有一次,卢祖安一个多年朋友来访时。见府中两个丫环,边行边说。一个手持水盂地报怨道:“老爷没休川流不,却要我去取金生丽。”另一个笑着说:“傻丫头快小些空谷传,小心打你个吊民伐。”
这样的故事简直可以与古贤郑玄“薄言往愬,逢彼之怒”的俏婢相媲美了。一时各大世家中,采购《千字文》为下人识字教材的事颇为多见。如果现在你去某大世家拜访,旁边的侍女不会说句“肆筵设席,鼓瑟吹笙”,你都不好意思再和人家打招呼。
—
很快奚氏印书坊的第二批书就又问世了。这一次更是一次大手笔,印书坊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将《诗》、《书》、《礼》、《易》、《春秋》、《老子》、《论语》等经典全数印了出来。由于这次是轻车熟路,成本控制又达到了一个新层次,这批书的价格较之上次更低了。为了鼓励众人购买,在奚氏印书坊的建议下,各书坊都推出了成套购买更有优惠的政策,导致成套买经的文人学子络绎不绝,一时各书坊都差点被挤爆了。而各地手拿书卷,边行边吟哦的书生,几乎处处可见,成了新年一景。
但这一次卢鸿并没有参与印书。事实上,他连前不久的阳玄坛讲经都没有参加。除了听从孔颖达的教诲,减少出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