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离赵国很近,当然是从某种意义来讲,至少要比到齐国近得多,一行队伍走最近的道路,以的时间也是足足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即将抵达赵国的都城邯郸。
在这一个月期间,伍冬可算是对蒙恬进行个方位的军事教导(洗脑),给蒙括灌输了许多后世的军法经验,以及很多为将为帅之道,让蒙恬心悦诚服,对伍冬的佩服程度超过了他的祖父蒙骜。
————
邯郸,邯郸王宫里。
穿着冕服继位不久的赵悼襄王赵偃,正端坐在一张桌案前,手里拿着一卷厚厚的竹简,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看着。
一个内侍急急忙忙地跑过来,毕恭毕敬地对着赵王偃行了一礼。
赵王继续看着手中的书卷,头也不抬的说道“说吧,什么事情这么急急匆匆的来找寡人。”
“大王,秦国的使者来了,现在已经到邯郸城外。”
听到这个消息,赵王总算把视线从手中的书卷移开,轻轻的合书卷放在一旁,站起身来。
“帮寡人准备一声合适的戎装,寡人今日要披戴甲胄出宫门,亲自去城门迎接秦国的使者!”
“诺。”内侍答应一声,躬身行礼退下。
赵王偃是个以武治国的大王,与其他六国的国君不同,他平时喜欢穿戴戎装,不过做为一国之王的他,本是不必需要去迎接他国的使者的。
让他这么大动干戈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一位新继位的王,而秦国是战国最强的国,最喜欢就是武力威胁附近的国家获取利益,赵国臣子担心这次秦国出使赵国也是为了这个目的,之前的朝议时就有人提议他这个赵王亲自迎接秦国的使者,给足秦国面子,这样不管怎么说秦国没有攻打赵国的理由吧。
内侍很快就找来宫女,拿来了盔甲,让宫女开始服侍赵王偃穿戴。
赵王偃的贴身内侍在一旁拍马屁道:“大王,这次来的秦国使者名叫伍冬,乃是出自名门伍子胥之后,是秦国的九卿少府,闻名于天下的大才,写作的天地人书传遍了七国,有人甚至将他称为伍子,深受秦王嬴政和秦相国吕不韦的赏识和重用。秦国能派他来,足以看来秦国对与大王的看重,对赵国的重视,王去迎接他也不算掉了面子。”
听到伍冬这个名字,赵王偃为之一愣,沉默了片刻后说道:“给寡人把甲胄卸下吧,寡人今天不去了。”
“啊!大王,这是为何?”
赵王偃没有回答他,只是淡淡地说道:“你代寡人去迎接他,顺便告诉他,寡人最近政务繁忙,五日后再行接见使者。让他在邯郸暂留